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史無前例

    德化窯釉下青花瓷在明代就開始生產,到了清代已經成熟並趨於精美,在技術上和質料上完全體現了它的科學性能。

    釉下青花以氧化鈷為主配成顏料在坯體上作畫,外施無色透明釉,高溫燒成。

    由於青花是畫在釉下,色料本來很細,經過燒製以後,完全熔化在胎釉之間,顯得光滑平潤、晶瑩透徹,色階豐富,又不易受外界氧化、酸化影響,不致腐蝕脫落。

    所以青花瓷一進入國際市場,就受到普遍歡迎,青花瓷也成為當時對外貿易中一項重要的商品。

    在這種情況下,就促進了德化青花瓷的生產和飛躍。

    幾乎所有的清代窯址都生產青花瓷,生產地區遍及全縣。

    甚至最僻避的深山密林,沒有村落的地方都可找到清代的窯址。

    其中以上湧、葛坑、湯頭、潯中、龍潯、三班等鄉鎮最為密集。

    清代當時的德化窯,到底有多麼繁盛?

    其他不說,只是窯口,就遍地都是。

    尤其是城關的寶美村、潯中村、高陽村、隆泰村和三班鎮的泗濱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從事瓷業生產。

    那個時期,老人、婦女和兒童,把瓷業作為家庭副業,青壯年農忙務農、農閒務瓷。

    僅高陽村清代窯址就達23處,重重迭迭,遍佈每個山頭。

    據記載,清朝盛時德化瓷工,多至二萬五千人。

    由此可見,當時德化青花瓷生產規模之大,產量之高,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

    可惜的是,德化青花窯場的生產方式,史書並無記載。

    但是從窯址採集到的瓷器標本來看,有的瓷窯只有一個商號。

    只不過,在德化那邊,大多數青花窯址,都發現有兩個以上商號。

    如“豐盛、豐裕、勝玉”等。

    這些現象表明了,當時德化青花瓷窯的生產,是一戶人單獨經營,或二至幾戶聯合經營,而以聯合經營為多。

    聯合經營時,先由各戶分開製造瓷坯,燒窯時合起來共同燒製,從而形成了一種“各自制坯、合作燒窯”的生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