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一尺剩八寸

    瓷器燒成後體積縮減的百分比,稱燒成體積收縮率。

    當然,在瓷器當中,主要是為了計算出燒成收縮比之後,好準確把握燒成之後瓷器的大小。

    這個在古代,只能依靠經驗積累,來大體估算。

    而到了現代,確實有計算公式的。

    傳統的方法,是將製成的粉料,在規定的壓力下等靜壓成型,再入窯燒成,然後測出收縮率。

    之後再根據收縮率及規定的壓力,適當調整生坯尺寸,來組織生產。

    但由於設備的不同、原料及制粉過程的波動,導致收縮率在不停地變化,瓷體尺寸的波動理應在所難免。

    一般在生坯成型時,通過調整壓力控制壓實密度,來控制收縮率,比單純地控制壓力以保證收縮更科學。

    還有在粉料製造過程中,可以對各種原料的燒失量進行控制,以保證燒失量的穩定。

    只要燒失量穩定,可以通過壓實密度,來計算收縮率。

    這些有點複雜,反正你要知道,瓷器燒成的收縮比,還是很重要的。

    那重要在哪裡?不就是燒乾了,水分少了,體積減小嗎?

    說是這麼說,可真要不管收縮比,瓷器燒燬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先不說一比一仿製古代瓷器,需要計算收縮比。

    還有修復瓷器,重新入窯燒製,也需要考慮收縮比,這個之前陳文哲修復龍泉窯瓷器的時候,就專門研究過。

    這也是他之前沒有太過重視燒成收縮比的重要原因,因為他能控制好收縮比。

    製作瓷器首先要溼泥成型,不論拉坯還是印坯,或是注漿坯,在乾燥的過程中都會發生收縮。

    而收縮率較大,可能造成坯底開裂,因此需要有人在固定的時間內,不斷的用細鐵絲分割託坯板與坯體,以保證坯體的安全收縮。

    瓷器燒成後,收縮率是不一樣的,其原因是燒成溫度不同,坯體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等綜合因素造成的。

    景鎮傳統標準是“一尺剩八寸”,即如果要製作一件直徑八寸的瓷器,成型時要

    做到一尺的直徑,這就是燒成之後的收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