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墨白 作品

第3872章 3874【未來的出路】

 而且項南也更招人喜歡。只要他一出攤,就被那些年輕的小姑娘、小媳婦兒圍上了。就算都是賣一樣的貨,項南的貨也比別人更受歡迎。 

 “其實大光跟巧姑也挺般配的,金水哥你說不是?” 

 項南虛歲十八,已經長成了大人,他如今是敲糖幫的正式成員,有了自己的一幅擔子。 

 眾人哈哈一笑,並未放在心上。 

 因此在他的貨擔裡,不再只是針頭線腦、紐扣發卡、手套布鞋這樣的小商品,也加入了年輕人喜歡的時尚單品。 

 項南卻看得出來,陳金水還是屬意雞毛做自己的女婿,所以才對眾人的玩笑話如此介意。 

 甚至他不賣完,別人都開不了張,所以他賺的錢自然多。 

 …… 

 不過項南並不甘心只做一個敲糖幫的擔頭。 

 一來,做敲糖幫真的辛苦,每日奔波勞碌、頂風冒雪,一天光走路,就得走上幾十裡地。項南雖然不怕辛苦,但也犯不上玩自虐; 

 二來,敲糖幫收入微薄,一天干得好,也就賺個二三十。靠它謀生可以,靠它發財,就得到猴年馬月了; 

 三來,敲糖幫社會地位低。甭管幫中規矩多森嚴,組織多嚴密,也不改變就是小商販的事實。 

 而直到九零年代初期,商人的地位依舊不高,所以當時單位的人辭職經商,才叫做“下海”。 

 以前因為時代受限,項南沒有什麼出路,不幹敲糖幫就只能種地。但如今不同了,七七年國家已經恢復高考,他有出頭之日了。 

 做大學生,就比干擔頭強多了。 

 八零年代的大學生,都是公費生,上學不僅不用學費、雜費,而且學校每個月還會發補助。最關鍵的是,畢業之後就給分配工作,根本不擔心沒有出路。 

 最最關鍵的是,考上大學之後,才能擺脫敲糖幫的桎梏,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敲糖幫的生意太侷限了,就算到九零年代,也一直都是小打小鬧,以批發零售為主,脫離不了小商小販的範疇。 

 這樣小打小鬧,根本賺不了多少錢。陳江河、駱玉珠都算能幹的,到九五年也就賺那麼十幾萬,還差點被三角債拖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