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把想法變成計劃

  傳統的通俗文化讚美戰國時刺客,歌頌三國時的英雄,他們便是在這種文化氛圍中長大的。

  劉青的背景與軍統中的大多數同僚不同,他既不是黃埔系的,也沒有什麼老鄉關係,從各方面看都不是軍統核心圈內的人。

  劉青對軍統的忠誠不是派系的產物,而是基於他真正地傾心於戴立所推崇的俠義之道。

  他參加軍統,純粹就是為了殺鬼子。

  劉青之前關在看守所,李君世想著要收服他,可劉青不為所動。

  最近,才被轉到南京特工部的監獄。

  也就是這次去南京特工部的監獄,劉青才有機會傳遞出消息。

  劉青只提了一個要求,他要逃脫魔掌,但不能是以假投降的方式。

  戴立對此更是欣賞,這才想到了他的王牌學生謝軒。

  謝軒接到命令很為難,他也欣賞劉青的這種俠義風骨,可是,這是戰爭,這是兩國的國戰,賭上了國運的戰爭,怎麼能講究逃離的方式方法呢?

  只要能回到山城,重新參加抗戰即可。

  如果劉青還在特工部,只要他願意配合,還是很有機會的。

  如今劉青去了南京,自己也鞭長莫及啊。

  然而,戴立的語氣又很急,他希望劉青能早日回到山城,還拜託謝軒多用心。

  戴老闆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謝軒實在無法拒絕。

  石砥柱果然是真有才華,謝軒中午與他見面的時候,就拿到了他的貨幣發行計劃。

  簡單地說,某地今後發行自己的貨幣,每發行100元貨幣,政府部門的工商局,或者其他什麼部門,會用其中50元用來購買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鹽、花生油等農產品與生活物資,作為貨幣發行的物資儲備,其餘50元則進入市場流通。

  當地政府承諾,以後無論誰拿著他們發行的貨幣,如果在商店買不到這些物資,都可以到工商局按政府規定的平準價格換取到一定數量的大米、棉花、棉布、花生、食鹽、花生油等等,因為貨幣與這些物資是掛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