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508章 四個君士坦丁

因此,郭砥的方案也就不太可能得到眾人的認同——大家都嫌它太大了,你還想搞得更大,這不是拉著大家一起陪你過奇觀癮麼。所以,除了對各處建城樂此不疲的郭砥,幾乎沒有人對此感興趣。

實際上,他的這套方案,也基本上沒有在任何一個地方實踐過。被否決之後,直到郭砥本人去世,都被束之高閣。

原因也很簡單:紫帳汗國就不需要這個規模的要塞。他的陸上敵人主要就是歐洲人,而歐洲人的軍事制度,決定了他們幾乎不可能進行大規模襲擊。

邊境上的交戰,往往是兩邊的地方自行組織,最大也基本不過幾百人。再往上,就只能是大領主出面,而且需要大張旗鼓地召集封臣、拉僱傭兵,字面意義地讓世界都知道——這樣才能吸引來更多更好的傭兵,結果可能反而更省錢了。

面對這種單項透明的情況,紫帳汗國一般也不會死守,而是同樣集結主力部隊,爭取在野戰中解決敵人。因為自己這邊動員更快,所以能保持很長時間的戰略優勢;而野戰消滅敵人,也比攻城輕鬆多了,更有利於他們騎兵發揮。

所以,結果就是,大家認為小戰鬥用不上這種城防,大戰又都是紫帳汗軍隊主動出擊去打野戰了。野戰如果打輸了……那縮在城裡也是等死,不過是多拖一會兒而已。還不如放棄這種大而無當的城市,回草原上放羊,找機會捲土重來呢。

直到現在,大都城裡都不是單一一支城防軍,各個戰團乃至海軍,都在城市裡有駐地,關係也錯綜複雜。哪怕現在大部分駐軍已經搬到城外去了,很多問題還是存留了下來。

整個城市裡的正規武裝,實際上都還是“外向”的,思路依然是準備外出作戰。遇到意外情況,沒有統一的軍團指揮部管理,就到了連誰該去平亂都說不準的混亂程度了。

這次唯一的優勢,就是發現城裡出現變故之後,很快有人給太后通風報信了。雖然常年不管實際事務,但太后這次的反應相當快。她一方面派遣人手,去緊急把重要人物撈出來;另一邊,她自己則迅速離開了常駐的修道院,沒有等更多人集結,或者誰來找她,就主動出發,冒險趕到了海軍的營地。

除了瓦良格控制的城門之外,還有一處不在傳統“城衛軍”控制下的出入口,就是位於金角灣的海軍碼頭。

真要說起來,金角灣艦隊其實才是“最後的羅馬人”。哪怕到巴列奧略王朝徹底衰落之後,這支小艦隊都還存在著,甚至還對海灣對面熱那亞人發起了一次進攻,迫使他們答應放寬條件,分更多錢給城裡的希臘小朝廷。這也是整個王朝,最後一次有意義的主動進攻了。

隨著貿易的復興,對海上力量的需求自然也會快速增加。作為一支一向相對獨立的力量,雖然成員裡有大量希臘人,但他們和城裡的各個勢力,關係一直比較微妙——海軍實際上多少有些看不起城裡的希臘老貴族,但又和這些常年從事貿易的人,免不了產生往來。

而今天晚上,他們這裡卻很沉靜,沒見有什麼動作。直到一些市民受到大火波及,開始向海岸逃跑,港口的海軍才反應過來,匆忙進行準備。看到這種情況,太后沒有放過機會,帶著幾個隨從,就闖進了軍港。

海軍的幾個首腦都不在這裡,港口裡,只有營地的守衛和幾個輪值的軍官。幾條船正在進行夜航的訓練,剛剛返回。太后立刻要求,把所有能召集的士兵集合起來,上岸準備進行作戰。

軍官們對此完全摸不著頭腦,覺得就算迎敵,也應該上船出海。至於岸上,應該自有人對付。不過,返航的小船隊裡,領頭的正好是史家的長孫史恪,他和太后比較熟,所以主動出面,壓制了反對的聲音,一邊把兩條載有艦炮的船划過來,在岸邊遊弋,炮手在船上待命,隨時準備提供支援;一邊讓其他值守的水兵武裝起來,去控制港口外幾處要地。

太后雖然一直不管事,和其他人沒有太多行政往來,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她相對中立,並沒有讓其他人忌憚或者懷疑的地方。所以,見他出來主動攬下指揮權——當然,也包括事後的責任,其他軍官便不再反對了。

之後,他又按照太后的要求,調了一艘快船,把太后一行直接沿水路,送到城外的會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