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490章 羅貫中的往事

“為了維持生計、出版書籍,我之後常年在江南各地周遊。一方面四處採風,蒐集精彩的民間故事和雜劇段落,一方面也拜訪故交、結識有才華的縉紳先生們。我現在說書的材料,基本都是那時候採集的。”

“所以你要說有沒有怨氣,當年肯定還是有的。不過前後二十多年,也就習慣了,反正我過得也還行……”他自嘲地笑了笑。

“那您為什麼又背井離鄉呢?”雖然進門時看起來很著急,但歐多西婭反而沒有急著說自己要做什麼,順勢問起來。

“我本來都習慣這種日子了,但老朱皇上殯天之後,朝廷似乎有些不安穩。後來突然聽說,京城出了大亂子。”羅貫中說。

“那時,我正好出遠門,想找個合適的印書坊,把之前整理好的部分刊發出來。結果稀裡糊塗,就被當成嫌疑犯,給抓進縣衙的牢裡了。”

“聽人說,當時京城裡突然生亂,吳王不知為何趁亂逃跑,現在還藏在民間。官差正在四處找人。因為事關重大,見有嫌疑的,都先抓住再說。我一個外地人,在松江府到處亂轉,平時還寫過一些樂府詩,用雙關隱喻嘲諷人。官差估計是看小老也不像個好人,就把我也給拿了……”

“啊……”李玄英也知道這件事,一時有些無奈。

“不過那次運氣還好,事情沒多久就查清了,我也給放出來了。但說實話,還是把人嚇得夠嗆。反正我那之後是覺得,隨便開口諷刺的習慣是得改改了。”羅貫中也有些後怕地說:“要知道,胡惟庸案還沒過去太久呢。大家都以為,又要來大事了。我的幾個朋友建議,我也出海去躲一躲,我就趕緊收拾東西,跟他們一起逃走了。”

“我好像聽說不少逃入海中的事情了。”李玄英想了想,說:“不過也正常,明朝畢竟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能讓人需要偷偷逃跑,已經算管理嚴格了吧。”

“像我們這邊,想逃出去,可能都不需要特別準備。只要避開常年交戰的幾處前線,其他地方都基本沒多少管理,跑進去跑出來都行。”

“跑進來也行?”羅貫中好奇道。

“是,每年跑來的人不少的。”李玄英告訴他:“我們一般會把他們集中起來,送到在克里米亞北邊,那些新開發的村落去。雖然條件苦了些,但有土地和免稅的政策,所以很多人直接就是衝著這個來的。不過,海外的元朝勢力,又是用什麼方式吸引人的?”

“一般不是他們主動吸引,是對朝廷不滿的人主動逃走。在江南,這樣的人其實也不少。”羅貫中告訴他:“當地商人給我說,朝廷以防範元朝為理由,動輒查封海港,但他們松江人,還是要和海商做生意的麼。所以,大商人基本上都有私下裡的渠道,在黑市上進貨出貨,乃至直接把商品走私出去。官府的監管能力終歸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查禁。只要有渠道,還是可以逃走的。”

“而且,我常年和他們有些交往,再加上施老先生的面子,他們還是比較上心的。爪哇人派了艘船,把我們接走。到了那邊之後,大族陳氏的族長看重我,就讓我給他當幕僚。”

“那不是還不錯麼?”歐多西婭問。

“一開始還好,但安穩了幾年之後,陳老太爺也去世了,他的子孫裡,沒有太有能力的人,反而都沉迷於互相爭利。我也被排擠出幕僚行列,去地方擔任一座島嶼的總管。”羅貫中說。

“這不是好事麼,一方面遠離爭端,一方面也是個實權職位了。”李玄英說。

“其他地方不知道怎麼算,但在爪哇元,地方總管是個風險特別大的職位。起碼對於我,是不怎麼合適。”羅貫中搖搖頭。

“這工作就和賭博一樣。爪哇朝廷會選一批人,把他們丟某個島或者某個莊園去。這些人從哪來,什麼背景,他們也不關心,只要有人擔保,或者繳納一筆對應的保證金,或者抵押些別的什麼,就可以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