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五章 秦制與猶太制(下)

“哦,我明白了,我是給他投資的麼……這筆生意,也能向羅馬汗廷示好。”喬安娜恍然大悟。

“是的。而且您大可以放寬心,我估計,您也不用堅持多長時間。”歐多西婭又安慰道:“這件事事關重大,只不過大家的準備都嚴重不足,所以顯得特別倉促。各方很快就會回過神來,前來維持秩序的——因為維持秩序,本身也是一種權力。”

“到時候,只要妥善轉交,就算完成了這次任務。您幫他的這個忙,才是您給他的‘趙姬’。”她提醒道。

“我明白了。”喬安娜點點頭:“不過,你說不要擴張勢力……但我這次也確實感覺,自己手下能調動的人實在太少了,實在不方便。也不知道,有沒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我覺得您還是考慮其他方式比較好。”歐多西婭直言:“羅馬汗國就是我們剛才說的,那種典型的秦國式的國家。”

“據說,早在天兄那個時代,中原人就把當時的羅馬稱為秦了。因為雙方有頗多的相似之處。至於現在的羅馬,更是直接沿用了眾多中原的經驗,比古羅馬還要誇張許多。”

“他們的制度幾乎完全以軍事為核心,一切都圍繞著如何提高組織能力、戰勝敵人而進行。這才是他們最基本的需求。所以,他們天然就厭惡不受控制的獨立勢力,除非你也被納入他們的軍事動員體系中。如果你還試圖經營自己的勢力,恐怕很快就會和他們衝突的。”

“如果不好理解的話……”她想了想:“你不是對猶太人更瞭解麼?他們就是完全相反的組織方式。”

“猶太人厭惡政教合一,因為每次政教合一的嘗試,都是世俗統治者試圖奪取祭司們的神權。但中原式的制度,尤其是秦朝以來的一眾帝國,恰恰是以政教合一為基礎的。”

“猶太式組織最不擅長的方面,可能就是軍事。我估計,理由也是一樣的:只要有強勢軍事首領出現,就同樣會試圖爭奪神權,從傳說中的大衛王到史書記載過的希律王,概莫能外。因此,把持著這個族群的祭司們,也會刻意對這方面進行壓制。”

“時間長了,猶太人雖然也有從事戰鬥的組織,但方向已經完全歪了。當年,希律王朝諸王給他們留下了一支軍隊,但猶太人卻更熱衷於暗殺和襲擊。”

“後世知名的‘阿薩辛’之類,其實都是小輩。這方面,最早形成的組織,就是當時猶太人的‘匕首黨’。”她告訴喬安娜:“這些人,應該是最早把刺殺和有組織屠戮作為工具,試圖通過暴力手段,恐嚇其他人,以求達到宗教與政治目標的勢力了。而且,雖然名義上是為了猶太人,但他們肆意刺殺的對象,也包括了一眾被他們認為不忠誠的同族。”

“所以,雖然看起來兇狠,但這些人並沒有多高的戰鬥力。後面羅馬人調了大軍過來,把耶路撒冷都給拆了。”

“其他的方面,對應的地方也很多。”她繼續舉例道:“我之前也曾經以為,猶太人自私吝嗇,是天性問題。但看到秦人的制度,我開始懷疑,他們可能也是被自己的文化給扭曲成這樣了。你看,自私吝嗇的反面,不就是重視集體,看重紀律和公義這些品德麼?而這些品德,恰恰是為了強化組織能力,是高度軍事化的社會帶來的要求。”

“所以,我有種猜測,秦制和猶太社會,可能就是我們人類社會,兩個不同的極端。作為商人,肯定會更喜歡偏向於個人、偏向於低組織的猶太式社會,因為這種社會約束其實更少,只要表面上遵守下神權的需求,就可以自行其是。”

“但我們的社會,卻不可能一直太平下去。在我們周圍,總會出現天災,出現戰爭。這些情況,難道不想要就能躲過去了?”她攤攤手。

“再怎麼忌諱,戰爭也遲早會到來。組織能力差的猶太社會,就會被秦式的軍事社會消滅。只要人與人的競爭還存在,這種結局就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這二者也不是單獨存在的。在他們中間,還有眾多可以看做過渡的狀態。像你們的商業殖民點和城邦,也可以看做一環。您可以考慮下,自己採用的組織方式,更接近這兩極中的哪一頭。如果發現自己的組織更接近猶太人,旁邊又正好有個秦國的話,那就得考慮如何應對了。”

“那猶太人現在的社區,是如何應對的?”喬安娜思考起來。

“猶太人自己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歐多西婭說:“劇團之前的投資人裡,就有猶太商人。就我觀察的結果來看,猶太與其說是個宗教,不如說是一種文化。”

“但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如果要堅持猶太文化,那他們能保持的組織和力量,就不足以建立正常的國家,哪怕曾經有過的軍隊,也會和當年一樣很快在內亂中荒廢掉;而想要維持猶太王國,就必須像當年的希臘化猶太國一樣,大改乃至拋棄猶太文化,那他們也就變得不是猶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