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百八十一章 崖山之後無鬼方

  “不過,武則天時代,朝廷通過一系列神奇操作,把契丹人逼反了,稱為‘營州之亂’。這次戰爭中,契丹人的戰鬥力顯得離譜,也是如此原因——他們本來就是唐朝手把手捏出來的正規輔助軍,打打武則天的賊配軍,還是挺輕鬆的。”

  “營州之亂後,中原王朝對東北和朝鮮的統治最終崩盤,直到現在都沒能恢復。不過玄宗曾經做了一些努力,在營州故地設置平盧軍,重新招攬了契丹和奚人。”

  “在這一時期,唐朝對當地的影響,依然高於其他部落。幽州、營州的各個羈縻州,雖然名字叫羈縻,但實際上屬於‘有版羈縻州’,意思是貢賦版籍,都上交戶部登記的。”

  “哦,原來他們也有戶口啊。”朱文奎恍然大悟。

  “對,這些部落不止在名義上服從唐朝。其他地方,可能是都護府喊人,部落首領就看情況帶兵來——和歐洲這邊的封臣、封君關係差不多。”郭康比喻道:“但他們的羈縻州中,也有唐朝中央派來的軍隊常駐。因為戰時,需要迅速以中央軍為骨幹,把部落兵編入軍中,組成統一的指揮單位,提高作戰效率。唐朝向東北方向的作戰中,就有很多這類例子。”

  “另外,不止軍事管理,雙方也有行政上的管轄關係。他們的上級是河北道,明顯也會有行政往來的。”

  “怪不得他們一直顯得這麼有信心,總有種過於不把自己當外人的感覺。”朱文奎感慨道:“原來也是有戶口的啊……”

  “不止是戶籍。”郭康說:“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裹挾當地胡人參與叛亂。不過,由於安祿山大量抽走親信,導致平盧軍內部空虛,一些忠於唐朝的軍官藉此機會反正。大批不願意投靠安祿山的契丹、奚人,也聚集到營州,和叛軍對抗。”

  “但唐朝當時一敗再敗,這些人最後也無力支持。最後,史思明攻陷營州,平盧軍只能渡海南逃,在山東定居下來。”

  “這些平盧軍忠誠派,後來沒有再回去,而是留在當地,建立了淄青鎮。跟著他們撤走的羈縻州,也被朝廷暫時安置在中原。前後有眾多附庸部落,南逃投靠了唐朝。光安置在河南地區的就有十個州,佔全部編制的一小半。叛亂平定之後,他們才陸續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