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三十八章 天父中國人說

  “但元朝很大的……”脫脫不花也反應過來。

  “對啊,而且不僅大,還能跑。”王大喇嘛指出:“元朝殘餘勢力跑的到處都是,明國為了證明自己是大一統的正統‘明朝’,就得一個個去追,否則他們依然自稱正統,就會持續不斷產生影響,讓明朝難受。”

  “而且,這些元朝餘……朋友,還很能跑。一打他,可能就又跑遠了,卻堅持不願意放棄正統稱呼。我們現在面臨的,就是這種情況。”

  “塞里斯人這個信仰,還真有意思。”奧特里福斯很有興趣地說:“那嚴格來說,明朝依然還是‘明國’了?這個以往有先例麼?”

  “有,而且這些年一直不少。”也裡哥薩萊萬戶耶律欣捋了捋鬍子,說:“從大唐瓦解之後,塞里斯地區就一直是這種情況。”

  “唐初,曾經給突厥汗國稱臣過。但突厥人用的不是中原的這套……呃,合法性體系,所以後續影響不大。太宗皇帝擊滅突厥之後,就沒有疑問了。大唐的合法性體系維持了很久,可以說一直影響到現在。”

  “大唐瓦解之後,從日本到波斯以東,出現了一大堆政權。很多都自稱天子,所以在這一時期,是沒有統一王朝的。”

  “到遼宋的時候,天下穩定下來,但依然有兩個對立的天子。我太祖劉億,和群臣商定國教,群臣以為佛教盛行,應當崇佛。太祖說‘佛非中國教,不可’。最後立孔子廟來祭祀。”

  “遼國一直以中國自我要求,爭奪正統,宋國不能阻止他們。但反過來,遼也無力讓宋放棄宣稱。所以,這個時候,依然是沒有統一王朝的。”

  這些名詞,郭康現在已經很熟悉了。比如“劉億”,就是遼國建立者耶律阿保機。這人是個“精漢”,就拿劉當做自己的姓,還起了個漢名。

  “耶律”一詞,就是“劉”在契丹語裡的發音。而後族則姓“蕭”,也是從漢相蕭何那邊搬來的。

  遼國留下的文獻傳世不多。而宋的記錄裡,大概是為了搶正統,所以蕭姓一直在使用,劉姓卻一直堅持寫成“耶律”,時間長了成了習慣,就繼續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