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十七章 北衙諸衛

  招募來的勇士們,以營為單位,集中訓練。每營有鐵鍋八十口,因此這次行動,也被稱為“八十鍋”改革。

  在也先不花太師的主持下,汗國還修復了克里米亞的希臘古城切索尼斯,作為據點,在周圍屯田。第一批士兵訓練了兩年後,太師又派人去各部,把他們的親族都接來,安置在克里米亞北部的草原放牧,設立固定的機構,管理各個草場。這樣,這些草原精銳就脫離了原本的部落,加入了新的組織。

  原本,北衙諸衛需要依靠徵召的各部軍隊,但這些貴人、酋長們並不總是可靠,找藉口不來、在戰場上觀望,都是常見的事。有條件的情況下,大家都想保存自己部落的實力,讓別人承受損失,自己去分戰利品。

  各部的戰鬥力也參差不齊,核心部落大體來說還行,其他外圍部落則往往讓人一言難盡。但汗國也沒法直接插手,只能將就著用。有權威的統帥還能驅使他們打仗,換一個根基不深、聲名不顯的,被這些“友軍”劫掠然後逃走,都不是罕見的事情。

  身為老資格的草原軍隊統帥,也先不花太師自己,對於這些缺點,就是最清楚的。

  現在,重新招募整頓之後,情況就好了很多。北衙新軍的紀律遠比之前的遊牧軍隊好,能夠更好地執行命令,作戰素質也提升了很多。

  但是,這種公然挖牆腳的行為,理所當然地引起了草原貴人們的普遍不滿。

  幾次招募之後,草原各部都在風傳這個消息。連金帳各系汗王帳下的把兔兒們,也貪圖紫帳的鐵鍋,紛紛跑路去投奔。

  也先不花太師一生征戰,在草原各部很有威名,他還在的時候,暫且沒人敢亂來。然而後來,太師在和波蘭-匈牙利聯軍的戰鬥中陣亡。消息傳到草原上,立刻引發了叛亂。

  原北衙貴人,和斯拉夫王公們串通,又引來立陶宛、白帳和波蘭,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進攻。汗廷被迫結束了對南方的戰爭,與奧斯曼媾和,延緩再次入主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全力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