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趙緒 作品

第519章 帝國十年工業計劃

  比如一些步槍,機槍和火炮的訂單,林逸打算讓給民間工廠,以促進民間工廠的競爭力和活力。

  而一些重武器,例如戰車,列車炮,戰艦等,則是由官民合辦的工廠進行研發和生產。

  這樣的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帝國官方對研發的投入。

  不過,民間生產的武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工藝檢驗之後,才會裝備到軍隊中。

  並且,每一種武器都只對應一家工廠,記錄好批次,以防出現問題之後,找不到相關責任人。

  除了輕武器的研究和製造,其實林逸也打算試驗一下帝國將部分民用訂單轉讓出去,以縮減帝國官方開支。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當前帝國工業體系。

  由於大夏帝國現在嚴格來說,其實是一個集權國家,權力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這就導致,帝國的大部分重工業,其實也在官方手裡。

  也就是所謂的皇家工廠。

  這種工廠的負責人都是擁有官職在身,歸屬於帝國工部。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帝國可以隨時把控產品的質量,但是壞處卻是讓帝國的官僚機構變得非常的龐大且複雜。

  並且由於這些工廠都是帝國的,所以競爭壓力小,創新能力弱。除了林逸逼著這些工廠研製之外,他們很少能夠主動的去研究。

  此時,真正能夠擔任帝國科技研發的部門,除了林逸建立的幾個研究所之外,就沒有了。

  所以,林逸打算縮減這些部門將不重要的工廠直接轉變成為民辦工廠,而一些比較重要的工廠則由官民合辦的方式。

  只有一些涉及到帝國核心工廠,才能夠繼續有帝國官辦。

  就比如之前說到的槍炮類的訂單,交給民間工廠,造船長則由官民合辦的工廠生產。

  而一直沒有暴露出來的航空母艦及配套的單翼戰機,則由帝國官辦工廠生產。

  如此嚴密的工廠等級劃分,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洩密,增加工廠的研發,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