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824章 裝什麼好人?別以為我徐江不懂!

  “不僅順利融資五億米元,而且上市以這麼多天,股價嗖嗖的漲上去後,一直就沒下跌過。”

  “這就充分證明外國那些資本,都挺看好強盛地產,也很看好咱們龍國的房產建築與工程行業。”

  “你們龍瀚集團創辦時間,比強盛地產更早,甚至比他們的前身京海建工,還要早一些,業務範圍也更廣。”

  “所以我相信,你們集團要是去米利上市,肯定能比強盛地產,獲得更高的估值,股價到時候肯定也能高出不少。”

  柳漢深以為然的連連點頭。

  “看到高老闆身價暴增,看到他們企業有大筆資金可以運作項目,我是打心眼裡羨慕啊!”

  “如今不說全國,就說咱們巴蜀省,各種鐵路、高速、高鐵、水電等基建項目,都特別特別多……”

  柳漢開始洋洋灑灑的,講述他為什麼要去米利上市。

  徐江呢?

  當然是面帶笑容,靜靜的聽著。

  作為一個老江湖,他當然很清楚。

  逢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出來混的,又有幾個人會老老實實講真話的?

  柳漢只會說,他去米利上市的‘正當’理由。

  像米利上市門檻更低、時間更快、費用更便宜、融資規模也可以更大……

  但真的只有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嗎?

  真的是想為國爭光,拿外國人的錢,在國內擴大生產經營,賺錢造福國人嗎?

  顯然‘正當’的理由掩蓋之下,還有見不得光的理由。

  其中一個特別容易讓人心動的理由,便是企業在海外上市,可以通過資本運作方式,輕鬆便捷的轉移資產。

  對於靠各種不光彩手段發家致富,始終擔心有朝一日,會罪行暴露的老闆們來說,他們當然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

  明知道自己有問題,還敢把所有資產都放在國內嗎?

  萬一哪天突然出事,即便僥倖逃到了外國去,又該怎麼生活?

  於是乎。

  要想未雨綢繆,做好隨時跑路的準備。

  當然要在還沒出事的時候,就提前將一部分資產轉移到國外。

  可問題是……

  龍國是有嚴格外匯管控的。

  每人每年,不管是出國經商旅遊,還是直接轉賬匯款,都是有外匯額度限制,超過一定額度就不行。

  對於動輒要將幾千萬乃至幾億資產,轉移到國外去,並且還要在當地是合法收入的某些人來說,自然就必須要用特殊手段。

  如此一來。

  將一家在國內經營,也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弄到米利去上市,就成了一種不錯的方式。

  具體操作也很簡單。

  在上市之前,進行股份制改造的時候,就將一家提前在境外註冊好的傀儡公司,引入為vie股權架構體系下的股東之一。

  有些比較謹慎,或者也確實需要融資的,會在一輪一輪的融資當中,真引入了一些國際資本,從而達到‘有真有假、魚目混珠’的效果。

  而等企業真到米利上市成功後,這些真假難辨的股東們,就可以通過減持轉讓股份之類的方式,實現資本套利,間接完成了資產轉移。

  當然。

  辛辛苦苦把企業弄到米利去上市,顯然不能只有一種資產轉移的方式。

  最經典最常用的辦法,莫過於跨國收購。

  比如將一家名不見經傳,根本沒什麼實力和資產的當地企業。

  經過一系列的包裝之後,做出一個極高的市值評估,然後斥巨資收購。

  這就是為什麼,可能只值幾百萬米元的小公司。

  結果卻花了好幾億,乃至幾十上百億米元收購。

  收購的錢,是打著跨國投資併購的名義,合法合理從國內花出去的。

  而對方收到錢後,最終流進了哪些人的腰包,國內自然也管不著了。

  不過……

  金額過大的跨國投資併購,還是容易受到監管層影響。

  萬一不審批同意呢?

  辦法還是有的。

  可以讓外國公司,搞個什麼稀奇古怪的技術專利。

  然後國內的這家企業,又‘一不小心’侵犯了別人的專利。

  這可咋辦?

  人家都提起上訴,索要鉅額賠償了。

  證據確鑿,當然只能依法依規,支付鉅額賠償金或和解金給別人。

  這種商業官司涉及的金錢往來,就不像投資收購,要會被監管審批。

  也正因如此。

  看到某些企業因打官司輸了賠錢,也真不一定是賠錢。

  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為了轉移資產而走一個過場而已。

  至於在重大利好之前,先低價買入股票,等利好來了,股價上漲再賣出。

  這種宛若股神附體,在國外金融市場上,輕鬆合法賺錢的手段,也就小兒科了。

  這也是為什麼,擁有旋轉門政治制度的米利,一些政客能號稱股神,總能低買高賣,無比精準。

  總之。

  高啟強兄弟倆,為什麼要讓強盛地產去米利上市?

  他們兄弟倆,到底乾不乾淨,有沒有為未雨綢繆,為隨時跑路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