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774章 燒錢的科研!忙碌的徐少!

  但自從高層根據徐雷的建議,對科研體系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又加大了資金投入之後,局面就大不一樣了。

  尤其是得益於電子信息產業迅猛發展,有了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國產超級計算機,以及各種自研軟件的輔助,那真是猶如開了外掛,進展神速。

  如今。

  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首次點火成功,並且還穩定運行了520秒,自然格外振奮人心。

  它的成功,不僅意味著龍國可以造出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彈道導彈,還象徵龍國攻克掌握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

  在航天工業領域裡,完全已經達到了國際第一梯隊的先進水準,比原先的科研計劃提前了整整十年。

  想想在另一個世界。

  都2013年了,國內才正式啟動220噸級氫氧火箭發動機的研發工作,準備用於重型運載火箭。

  僅僅只是直徑2.5米級、重型氫氧發動機噴管,就耗費了很多年才搞定大尺寸不鏽鋼部件的擴散釺焊技術。

  直到徐雷穿越前一年,也就是2022年,該型發動機才完成了點火試車,距離正式定型交付使用,都至少還需一兩年。

  然而在這個世界……

  現在的龍國,在2003年年末,卻已經成功完成了150噸級氫氧火箭發動機的點火試驗。

  雖然只是150噸級,比起米利330噸級,還相差很大,但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在徐雷看來。

  這款火箭發動機的研發成功,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

  那就是用實踐證明了,自己的建議沒錯。

  調整科研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用成功的案例,驗證了新科研模式。

  那麼從今往後,科研效率必將大大提升,各種成果將接連不斷。

  “150噸級已經成功了,200噸乃至300噸級的,還遠嗎?”

  範明遠看著徐雷,哈哈大笑。

  這一刻,他開心的像個孩子似的。

  “瞧你這高興樣,又不是正式定型了!”

  徐雷瞥了一眼範明遠後,便走向總控臺。

  到底是不是真的成功,還需要親自查閱各項數據,徐雷才會覺得踏實。

  而範明遠也顧不得跟其他人感慨抒懷了。

  疾步匆匆的,跟在徐雷後面。

  “火箭發動機的研發都如此順利,我相信咱們航空發動機的研製,也一定又快又好!”

  聽到這話的徐雷,忽然停下腳步,扭頭問道:

  “你這麼說,是想跟我一起去米陽市嗎?”

  “難道不行嗎?”

  範明遠一臉認真的笑問道。

  “大涵道比渦扇航空發動機的試驗準備工作,可不是很快就能完成,你去了後,不一定能看到點火試車。”

  徐雷很乾脆直接的回答道。

  範明遠淡然一笑。

  “沒事,我就去看看,就算看不到點火試車,給大夥鼓鼓勁兒,振奮一下士氣也好啊!”

  “航空發動機一直都是咱們的弱項,沒有好的發動機,咱們的航空工業就像得了先天性心臟病。”

  “咱們改制成立龍國航空發動機集團,不惜血本的砸了那麼多錢,我也想看看這‘心臟病’到底治得咋樣了呀!”

  徐雷默然回頭,繼續往前走。

  他能理解範明遠的擔憂。

  科研,是真燒錢。

  就拿今天試車的這臺大推力氫氧火箭發動機為例。

  不考慮以前動用了多少單位和人員,研發相關技術和部件,耗費了多少錢。

  也不管這座大山深處的實驗基地,各種儀器設施設備,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多少。

  更不提這臺發動機,本身造價有多高,就它剛才點火運行520秒,就燒掉了上百萬。

  而這樣的試驗,不是做一次就行了。

  必須要做很多次試驗,不斷的蒐集分析各種數據,不斷的修改完善,才能最終定型。

  這還只是火箭發動機。

  火箭發射成功,用一次就可以報廢的。

  而要裝備在大飛機上的航空發動機呢?

  那可不是飛一次,就可以換了不用的。

  它必須要足夠穩定耐用,能讓飛機在各種複雜天氣條件下飛行。

  不是吹點風、下點雨,就不用工作了。

  不管是上萬米高空,零下二三十度。

  還是熱浪滾滾的地面,氣溫四五十度。

  也無論是在陸地機場,還是海島機場。

  哪怕狂風暴雨、電閃雷鳴、嚴寒酷暑……

  各種氣候條件下,發動機都必須要穩定工作。

  所以它不僅要有足夠大的推力、足夠低的油耗和噪音。

  還必須要足夠皮實耐用,又易於拆裝維修,並且價格還不貴。

  要做出這樣的航空發動機,科研投入可想而知。

  從研發設計開始,就意味著每天都在瘋狂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