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753章 李達康,你居然跟我哭窮?

  且不說有了政績,可以更快升遷。

  財稅豐厚,獎金福利也能多不少。

  就像京海市。

  已經擁有以飛宇電子科技為首的,大量高科技企業。

  眾多企業相輔相成,通力合作,讓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

  當大量的電子科技產品、信息軟件等暢銷國內外之時。

  企業賺取豐厚利潤,養活了大量高薪員工的同時,自然也京海帶來了大量稅收。

  稅收夠多,就不僅可以搞更多市政建設項目,讓城市變得更好,也能讓公務人員們收入更高。

  以前一些相對偏遠落後地區,公務人員和教職員工,別說獎金了,工資都發不出來,不就是因為財稅收入少嗎?

  當然。

  以李達康現在職務級別,他或許已經並不在乎薪資待遇了。

  即便不和創造奇蹟的京海市相比。

  但同樣是省會級城市,同樣重點發展某一產業。

  可如今不少人,都覺得中江省的綠藤市,就是要比漢東省的京州市,要好一些。

  別的不說,綠藤市都已經有三條呈米字型分佈的地鐵線,投入初期運營,極大緩解城區交通壓力了。

  接下來還陸續會有一大一小兩條環城地鐵線投用,將極大方便主城區和周邊區縣民眾出行,促進經濟發展。

  而京州市呢?

  雖然以前趙立春擔任漢東省書紀之時,就曾趁著大規模基建浪潮,超前規劃、集中開工了大批市政項目,地鐵線也不少。

  可是搞工程建設,僅僅只有規劃和和審批,又有什麼用?

  關鍵還是得拿出真金白銀,得有錢才行。

  沒錢?

  那還修什麼地鐵?

  施工企業是可以墊資一段時間,但工程款遲早是要支付到位的。

  經常拖欠延付工程款,施工企業自然也就懶懶散散,而不會通宵達旦的幹。

  李達康的上一任,思想觀念相對保守,根本不敢大規模的舉債,生怕借太多還不上。

  所以當李達康被提拔上來,就算他‘大幹快上’,也不可能很快就讓各大項目完工。

  但問題是……

  老百姓可不會管你什麼原因,他們就只知道京州比不過京海也就算了,但是連綠藤都比不過。

  人家綠藤市都能坐地鐵,輕鬆快速前往機場火車站,曾經被佔用的城區道路也得以恢復,不再帶來擁堵。

  而京州市才開通一條無關痛癢的地鐵線,其他地鐵線還在施工,以至於不少道路打圍施工,上下班高峰期能把人堵得快發瘋。

  這就是你李達康的問題!

  他們不會去罵上一任的京州一把手,只會覺得李達康能力有問題。

  因此。

  李達康能咋辦?

  當然只能四處湊錢,讓相關企業有充足的工程款項,可以又快又好的施工建設。

  但市政建設要搞,社會民生也必須要兼顧,他要花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除了找省裡要、找銀行借、發城投債等手段之外。

  還有一個能從根本性解決問題的辦法,那就是提高財稅收入。

  但李達康是有一個大格局的人。

  他當然不會去搞各種罰款,以便於增加收入。

  唯一長久之計,自然就是讓鐵路裝備為核心的製造業,儘快火起來。

  企業越多,效益越好,貢獻的稅收也就越多。

  要是京州能有一家,像飛宇電子科技這樣科技巨企、納稅大戶。

  年產值上千億,扣除各種減免之後,都還能貢獻數十億稅收。

  他李達康,還用得著這麼發愁嗎?

  畢竟有了一家大型龍頭企業,其周邊必然會有不少中小企業與之配套,從而形成規模效應。

  有一家能年繳稅數十億的大型製造類企業,周圍必然會有很多繳稅幾百萬到幾億不等的中小企業。

  那一筆筆稅收加起來,能不惹人愛嗎?

  看著李達康這般焦急的模樣,感覺他就差在腦門上寫‘窮瘋了’三個字。

  徐雷除了寬慰,還能說什麼呢?

  “鐵路裝備這種產業,本身就是重資產高投入,見效沒那麼快,你別太著急!”

  “造一輛汽車很快,但建一條客運專線,可就沒那麼快,有些甚至得好幾年……”

  徐雷話沒說完,李達康就岔話道:

  “這我知道,等龍國鐵路總公司,正式大規模的採購動車組,咱們京州乃至整個漢東,必然會經濟騰飛。”

  “但在此之前,咱們的經濟發展速度,必然不會特別快,可咱們心裡清楚,老百姓卻不明白呀!”

  徐雷目光瞥向窗外。

  位於京州市中心的強盛廣場,正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設。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超甲級寫字樓,籠罩在防塵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