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朱雀 作品

(一百三十九)隆重的張家祭祀


  回到張貴權家,張勇勝先回房將青花碗放到自己的包裡,然後才出來向眾人打了招呼。眾人都在廚房裡忙活著,張貴權專門去地裡弄了些時蔬,在河邊抓了條魚,加上張勇勝帶來的,晚上的菜餚非常的豐富。

  農村的人都起得很早,張勇勝還在迷糊中時,便聽見了院子裡張二嬸和王婆聊天的聲音。在別人家過夜他也不好意思賴床,火速翻身爬起,穿了衣服出來洗漱。農村條件不好,只能冷熱水兌著勉強應付了。

  今天是祭祖的日子,上午是祭祖,中午吃大席面,晚上燒祭,整天安排得慢慢的。全村的青壯勞動力都要活動起來,老人婦女小孩也會跟著打下手。吃過早飯,張勇勝和張學文就跟著張貴權前往祠堂報到。

  張家的祠堂不小,比得上一個廟宇,分為前殿後院、左右廂房等各個部分。前殿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分為了好幾層。按照祖宗的等級又分為不同的層級,都是張家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張勇勝的太爺爺因為在擴建祠堂時捐了不少的錢,所以也在祖宗牌位的名列之中。前殿沒有電燈,全靠點亮的蠟燭和油燈。此時所有的蠟燭油燈都被點亮了,大殿裡繁星點點,給人一種嚴肅的壓抑感。

  前殿的前面到大門口有個小天井,張勇勝到場的時候這裡已經非常熱鬧,來幫忙的年輕人們聊著天,等待著管理祠堂的長輩們分配任務。祭祀就在祠堂外的小廣場舉行,需要在這裡做一番搭臺唱戲的準備工作。

  張勇勝對祭祀的流程完全不懂,只能跟著張貴權當力工,幫人搬東西跑跑腿。張學文的毛筆字寫得不錯,被叫去做抄寫祭文等事。祠堂周圍的巷道上也被擺上了座椅板凳,準備大席面的已經開工了。

  一時間原本安靜的村莊沸騰了起來,人們忙碌著跑前跑後,為中元節祭祖儘自己的一份力。這樣的大祭也是要花費不少的,都是每家每戶湊錢交給祠堂,整體上由祠堂的長輩們進行操辦。

  整個過程雖然忙碌,但因為人手充足,很快就準備就緒了。然後在長輩們的安排下,各家各戶男女穿上新衣裳在祠堂外的廣場上列隊,等待著祭祀的開始。廣場上氣氛熱烈而隆重,四周的旌旗迎風飄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