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胡屠戶 作品

第11章 拳頭

  一個年輕的案首,將來的前程不言而喻。何況周清還是陸提學親自點中的案首。

  這在官場上是脫不開的門生依附關係。

  張里正自是十分客氣。

  “宗師上午便要來村塾考察學風,此次關乎江州城教化的功績,非同小可。如果能使宗師歡欣離去,本里和胡村,定然感激不盡。”張里正面色微微肅然。

  若是一般的塾師,他肯定面容板肅,帶著命令的口吻。

  考慮到周清的來頭,語氣自然和往常對待村裡的窮酸不同。

  “周某自當盡力。”

  張里正微微拱手,“那麼就拜託周相公了。”

  接下來周清在學堂裡上課。

  他神情平靜,一如既往地講述蒙學的內容,反倒是下面的學生,頗有些緊張,顯然大人們提醒他們今天的重要性。

  不過見先生平靜,學生們也跟著情緒趨於穩定。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周清教完蒙學之後,又唸了《大學》的開篇。

  這開篇上次在家裡打坐默誦時,還害得他靈魂出竅。

  但說到底那是他自身的問題,跟經典無關。

  經典到底是經典。

  學生們跟著周清誦讀開篇,心情愈發平復,內心的躁動不安漸漸消弭無形。

  到了晌午前,張里正過來。

  “宗師大人快到村口,還請周相公做好準備。”

  周清於是停止上課,整理好衣服,帶著學生們到村塾的大門前迎接。

  站列的隊形,早幾日已經排練過。

  雖然臨到時,有些許慌亂。

  可是周清從容,指揮若定,很快大家都各自按高矮長幼的次序站好。

  遠遠見得揚塵,有鳴鑼開道。

  咚!咚!咚!

  鳴鑼響了十下。

  國朝官員出行,自有制度,等級分明。

  七品縣官下鄉,鳴鑼響七下,四品知府、知州下鄉,則是響九聲,若是掌管一路的長官,如經略安撫使、轉運使等下鄉,則是十一聲。

  陸提學因為掌管附近幾個州府的童生試,提學衙門治所在江州,因此級別比知州略高,故而響了十聲。

  其實這也有些不成體統。

  正常來說,提學督掌學籍,與執掌州府大權的知州知府權力覆蓋面區別很大,往往可以看做平級。

  只是提學往往是二甲以上的進士出身,運氣好的,甚至點過翰林,論科舉的尊位,往往比一般知府知州高。

  十聲鳴鑼,固然有下面人拍馬屁之嫌,也有提學清貴,跟濁流官員有本質區別的緣故。

  一路上,許多村民迎在村口,跪在道路旁,避開官轎。

  森嚴的等級差列,呈現在周清面前。

  而周清身後的學生也已經跪下。

  面對提學的威儀,沒見過什麼世面的學生們,本能地噤聲。

  不過周清是秀才,見三品及以下的官員不用跪。一路的最高長官,經略安撫使也不過正三品而已。

  陸提學下轎。

  張里正和一個官員,到轎子前見禮問好。

  官員是本縣的縣令,提學下鄉,特來作陪。

  本縣是清水縣,附郭江州城。

  接下來自然是客套的官場話,說什麼一切從簡。縣令以下,村老、里正、豪紳一一圍繞提學身邊作陪。

  這些平日,能魚肉鄉里的大人物,此刻在提學身邊,都是諂媚討好的模樣。

  因為提學掌握附近幾個州府秀才的學籍,不但能主持道試,還有資格開除生員,剝奪其身為秀才的特權。其權力重要性,不言而喻。

  陸提學與這些人寒暄後,再看向周清,一臉慈和,“周清,叫這些孩子們都起來吧。”

  在有功名的讀書人圈子裡,稱生員為老友,童生為小友。

  正常而言,陸提學可稱周清為老友。

  但周清是他親自點中的案首,關係天然親厚,於是直呼其名,也不算輕視,反而是不避嫌,以示親厚的意思。

  接下來陸提學拉著周清到身旁,才與縣令等交談。

  對於周清這位江州城的年輕案首,這些本縣本鄉的地頭蛇對其印象,自然愈發深刻。

  至少心裡有了名號,除非有利益衝突,平日裡見面,肯定是要客客氣氣的。

  當然,真犯了這些地頭蛇的利益。皇權不下鄉,他們才是鄉里的土皇帝,真發起狠來,連知州老爺也要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