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胡屠戶 作品

第1章 童生

  事情果然很是順利。

  兩百二十文錢,不足以引來太多的關注。

  距離道試還有三日,他已經提前報過名。本朝的守孝時間是二十七個月,期間不得嫁娶、做官、進入聲色場所,其餘則不禁止。

  因此周清能參加接下來的道試。

  通過了道試,則是秀才。秀才分廩生、附生。

  廩生是吃皇糧的,附生則不能。

  因此平日裡說的窮秀才,多指的是附生。

  無論是廩生和附生,只要想著繼續參加舉子試,那必然要花不少錢,若是多次科考不中,且不事生產,甚至能把一個殷實人家拖垮。

  如果秀才肯放棄科舉,能拉下面子,找別的營生去做,則不至於窮困潦倒。若是沒有秀才這一層身份,以周清目前的處境……

  “哎。”

  他嘆了口氣。

  學歷不高,哪個時代找工作都難啊。

  第2章道試

  接下來三日,周清除了買考試用品外,哪裡都沒去。江州城的科舉難度一般,往年道試的主要內容是考詩詞。

  至於更高等級的鄉試和會試則必定以八股文為主。

  而到了殿試,則是考關於國家大事的策論。

  因此走科舉的路子,既要接受八股文的條條框框,亦得提升眼界,寫出一手好的策論。

  好比螺螄殼裡做道場。

  周清複習與科舉相關的文章詩詞時,前生今世的讀書記憶似流水般流動,一句句來自前人的詩詞文章不自覺流淌出來,歷歷在目,無比清晰。而少年本有些蒼白,顯得營養不良的面容,居然多了些許神采。

  在偏僻陋巷,傳出清朗的讀書聲,聲調自然是出自周清。周圍有些嘈雜的環境,在讀書聲中安靜下來。左鄰右舍知曉周清馬上要參加道試,原本覺得周清遭逢大變,孤苦一人,往後日子難熬。眼下的科考,肯定是考不中的。成不了秀才,那就只是童生,依舊要服徭役。而且家徒四壁,更是沒法繼續進學,往後沒什麼前途可言。

  可是在周清的清朗讀書聲下,舍鄰們不自覺憑添一分敬畏。壓低了聲音,讓孩童們不要那麼吵鬧。

  長長的陋巷,在周清家這一段,多了一點“禮”的韻味。

  周清自是無暇關心這些,很快來到道試的日子。

  …

  …

  沒有意外,不叫人生。

  原本週清以為,今年的道試和以往一樣,不考八股文,還是以詩詞為重點。

  但是整個考場都在哀嚎。

  今年考八股文了。

  雖然在場的童生,不是沒有接觸過八股文。可是道試的重點,歷來都是詩詞,大家自然不會為此做多少準備。

  原來是江州人太重視詩詞,導致參加鄉試中舉的舉人越來越少。

  大抵是江州提學官領悟到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

  決定在任的時候,改變以往道試重視詩詞的風氣。

  今年出其不意地出了八股文的考題。

  到了道試這一步,取中的名額是七成左右,今年卻被上面削減了秀才名額,只有五成。

  又因為有了八股文的考題。

  因此許多精通詩詞的童生,不得不丟掉最大的優勢。

  原本十拿九穩的秀才,也成了到嘴的鴨子將要飛走。

  考場內,一片哀嚎之聲。

  但是有個小胖子卻笑了起來。

  “王海,你笑什麼?”提學官一眼就看到小胖子,似乎還認識,見他有些無狀,頗有些怒氣地呵斥道。

  “姑父,我……”

  提學官眉頭緊皺,

  “跟你說了多少次,在外面要叫我官職。算了,你不要再說話了,好好考試。”陸提學揉了揉額頭,頗是無語。當初為了求學,才娶了商人家的女子為妻。妻子倒是好的,可是孃家這侄子真是個不成器的傢伙。

  只是大舅哥待他確實好,為他當這提學官出了不少力。

  陸提學雖然避嫌,沒有給王海私下輔導功課,卻也提示王家讓這小子學一下八股文。

  八股文以經義為主,講究八比一的排比法。

  這時代的八股文,和周清前世明清的八股文頗有一些區別,對格律、字數的要求並不嚴格。

  還是給了考生一定程度的自由發揮空間。

  考題很快發下來。

  王海是商人之子,不擅長詩詞歌賦,但他本身不是笨蛋,雖然為人好逸惡勞,可在王家找了先生惡補的情況下,還是讓他掌握了八股文的寫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