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縣令 作品

第29章,菩薩縣令

  但,那卻是一個好辦法。

  所謂青苗法,就是在青黃不接時,政府以低息借錢或糧給有需要的農民,等到豐收之後再連本帶息歸還,以幫助農民度過困難。

  王安石這個想法是好的,也確實是在為農民著想。

  因為對於以耕地為生的農民來說,所有的收入都來源於田地,而種地一般是一年兩收或一年一收,在沒有收穫的時候只能依靠存糧勉強度日,而收入不好的人家,有時甚至可能會向富戶借高利貸熬過這段日子。

  而青苗法的出現就是為他們提供了官方的借貸途徑,不用擔心會出現高額利息。

  另一方面,此舉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了北宋朝廷此時因冗兵冗費冗官出現的財政收不抵支問題。

  可以說是雙贏的措施。

  放水養魚,恩澤貧民。

  本來好好的經,讓和尚念歪了。

  作為前世的博士研究生的吳心自然知道“青苗法”的利弊。

  思索片刻,他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改進並推行“青苗法”。

  想到這,吳心舉起手來高聲喊道:“鄉親們!靜一靜。”

  縣令發話,眾人頓時安靜下來。

  “即日起,本縣決定推出一項新政策——青苗法。”吳心的聲音在大堂上回響。

  “大人!什麼是青苗法?”

  立刻,有人好奇的問道。

  “就是每年青黃不接時,縣衙可以借貸給你們錢糧,等你們新糧下來來時再還,只收一成利息……”

  “啥?……”

  眾人都驚喜的豎起耳朵,生怕漏掉一個字。

  吳心的話繼續在講:“如果你們到時候仍然還不上,可以只還利息,然後,來年再還本。”

  “還有…你們若實在還不上,也可以給政府做工來抵賬……”

  “大人,這…是真的嗎?”

  站在前面的一個老者瞪著混濁的老眼問道,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

  “是真的!老伯。”吳心重重的點頭道,“本縣決定今日就執行,你趕上好政策了,哈哈哈…”

  “謝謝大老爺!謝謝吳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