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風起,我只手挽天傾 作品

第205章 扶蘇學到了仁義,但不是身為君王的大仁大義!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差點。

  但是,王翦作為這一任的大秦銳士扛鼎者,這就意味著王賁已經被排除在外。

  當年蒙驁是繼武安君白起之後大秦銳士的扛鼎者。

  下一任是王翦,而不是蒙武。

  權力不能一直保持在一個家族!

  這是歷代秦王的底線。

  同樣這也是秦王政的底線!

  倒不是因為他忌憚,而是他要為下一任秦王考慮。

  不是每一任秦王都他與武王一樣,在操勞國事的情況下,武道天賦依舊驚人。

  如今蒙恬已經踏足半步天象,未來未必就沒有窺見陸地的希望。

  而李信在楚地受挫,無敵心被動搖,這讓秦王政有些無奈,也有些可惜。

  本來,李信才是他看重,也是他選擇的下一任大秦銳士的扛鼎者。

  畢竟,不管是王氏,還是蒙氏,在大秦軍中的權勢太盛了。

  他兼併山東六國,威望天下無雙,自然有不懼一切的底氣。

  但是,下一任秦王,可沒有。

  所以,以李信破局,才是最好的策略!

  只是現在的李信,未必能夠扛得起大秦銳士這副重擔!

  想到這裡,秦王政不由得嘆息一聲,李信在楚地受挫,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意味著他早已經佈下的大局,需要改動。

  放眼整個大秦,除了李信與蒙恬之外,他實在是看不到還有何人能夠扛得起大秦銳士。

  念頭轉動,秦王政想到了他的第十三子。

  但,讓扶搖執掌大秦銳士!

  同樣會有巨大的風險!

  若是他將王位交給扶搖,自然一切都會風平浪靜,大秦也可以被掌控在下一任秦王的手中。

  可若是扶蘇繼位,扶搖執掌大秦銳士!

  他可不認為,扶蘇與扶搖兩人會像公子虔與孝公,惠文王與嬴華,嬴疾那般互相扶持,一心為了大秦。

  畢竟公子虔與孝公志向相同,那便是強秦!

  而惠文王與嬴華以及嬴疾的志向也一樣,那便是打通東出之路,財貨通中原,利往大秦。

  但,扶蘇是儒家。

  而扶搖雖然是一介武夫,但從軍中崛起,又執掌大秦銳士,行事作風殺伐果斷,偏向於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