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義軍 作品

第481章 大結局

  羅剎國沙皇得知中鮮卑利亞北部失守,氣得差點吐血,本來想奪取大華朝控制的中鮮卑利亞南部,沒想到反而被大華軍奪取中鮮卑利亞北部。

  他氣急敗壞地叫囂著要全面報復,於是傾全國之力派出15萬大軍對中鮮卑利亞地區進行反攻。

  大華軍依託前線的各大城池,以逸待勞,牢牢守住葉尼塞河沿線,羅剎軍一時難以獲得戰果。

  總體上來說,羅剎軍比較擅長在冬季作戰,在冬季的時候利用嚴寒的天氣對大華軍進行進攻,在夏季的時候進行蟄伏。

  大華軍則恰恰相反,在冬季的時候以防守為主,在夏季的時候進行反攻,收復失地,甚至越過葉尼塞河,推進到葉尼塞河以西地區。

  就這樣兩軍以葉尼塞河為戰線進行著長期的拉鋸戰,就此進入長達數年的相持階段,誰也佔不到便宜。

  中鮮卑利亞前線遠離大華朝內地,相對來說,大華朝的後勤補給壓力更大一些,需要動員了上百萬民夫運送物資,給朝廷的財政造成了很大壓力,國內空有近百萬的軍隊,卻只能在鮮卑利亞前線維持十二萬的兵力。

  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大華朝勒緊褲腰帶節衣縮食籌備軍費,甚至還在民間發行戰爭債券籌措軍費。

  要不是大華朝人口眾多底子雄厚,不然還真的可能會破產。

  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兩國的戰略平衡突然打破,勝利的天平向大華朝傾斜。

  因為期待已久東薩彥嶺山脈的隧道打通,北京到瀚海城鐵路終於得以修通,不用再徵用百萬民夫翻越薩彥嶺山脈運送物資,得以節省出大量的軍費,大華朝總算緩過勁來。

  有了鐵路,前線的後勤補給不再是問題,財政壓力大為減輕。

  大量的後勤補給和兵力通過鮮卑利亞鐵路源源不斷輸送到瀚海城,然後再經過葉尼塞河和勒拿河水域船運到各個戰場。

  李向東已經在考慮向前線增兵,以打促和。

  大華朝對於戰爭的態度悄悄開始轉變,以馬天佑為首的主戰派建議大軍向鮮卑利亞前線增派十萬兵力,以打促和。

  方鵬飛甚至提議,繼續向西推進,奪取鄂畢河以東地區,國界以鄂畢河為界線。

  以沈子衡為代表的主和派則建議見好就收,沒有必要繼續延長戰爭,減輕財政壓力。

  兩派各有自己的理由,爭爭執不下。

  就在這個時候,羅剎國派來了和談代表,希望和大華朝議和。

  “羅剎國的鼻子也蠻靈嘛,知道我們的鐵路建成了,這才想到要來和談,早幹什麼去了?”馬天佑不屑地說道。

  “羅剎國主動要求和談,這是好事啊!正是結束戰爭的好時候,接下來就看能獲得多少利益的問題了。”沈子衡極力贊成和談,見好就收,儘快結束戰爭。

  “好吧!打了五年戰爭,耗費了不少國力,是時候該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了。這件事由理藩部跟羅剎使者進行洽談。”李向東傾向於跟羅剎國進行和談,暫時結束戰爭,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謹遵聖命!”理藩部尚書白子儀領命。

  “前線的戰事也不能停,作出準備向西推進的態勢,繼續給羅剎國以壓力,以打促和。”李向東繼續說道。

  “謹遵聖命。”馬天佑領命。

  “可惜了,我們的鐵路已經修通,正處於有利局面,完全可以再向西推進。”方鵬飛惋惜地說道。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先跟羅剎和談,以條約的形式固定下現有的地盤。至於鄂畢河以東地區以後再說。”李向東不置可否地說道。

  其實他對於方鵬飛建議還是有點心動的,只是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目前先鞏固一下現在已有的戰果,以後視情況而定是否有必要繼續向西推進,香腸要一點一點的切。

  理藩部尚書白子儀馬上跟羅剎國和談使者接觸,進行漫長而艱難的談判,雙方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討價還價,兩國最終簽訂了停戰協議,以協議的形式劃定了兩國的邊界線,兩國以葉尼塞河為邊界線,葉尼塞河以東歸大華朝,葉尼塞河以西歸羅剎國。

  自此大華朝終於正式把中鮮卑利亞北部也納入到版圖,大華朝成為有史以來國土面積最大的中原王朝,北接北冰洋,南至南海,橫跨太平洋,也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國家。

  全國上下一片歡騰,甚至是歌功頌德,稱頌當今皇上是一位雄主。

  不過內部卻有一些“雜音”,希望當今陛下不要再折騰了,理由是好戰必亡。

  “陛下,我朝十幾年來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卻在這一場戰爭中消耗一空,委實可惜啊!”戶部尚書賀高一臉痛心疾首的樣子。

  “也不是白白消耗的嘛,這不是把中鮮卑利亞北部也納入到我朝的版圖了嘛。”李向東一臉無奈,辛辛苦苦為國家打下這麼一大片疆土,反而落下了埋怨。

  “可是這些疆土都是苦寒之地,不能拿來種地,反而還要派兵駐守,增加朝廷的負擔,唉!”賀高一臉肉痛,眼淚水都要快掉下來了。

  “是啊!陛下,國土並不是越大越好,不能再一味地擴大疆域了,正所謂好戰必亡!”沈子衡也在一旁苦口婆心地勸道。

  “愛卿言之有理,以後只要他國不來惹我們,我們也不會主動挑起戰爭!守住和經營好現在的疆土就夠了。”李向東口頭承諾,其實他對於現在的疆土已經很滿意了,再多了也不好管理。

  大華朝後期擴大的地盤很多地方短時間內沒有增強國家的實力,反而成為國家的財政負擔,西藏、新疆、漠北、東北、鮮卑利亞這些地方都是虧本經營的,現在只是虧得沒有那麼多了,也就東洲開始停止虧損,處於不虧不賺的情況,也就是說整個國家全靠傳統的漢地十八省在支撐。

  一旦國家出現意外情況,這些地方說不定反而會成為國家的拖累。

  英國、法國和沙俄也常年對外發動戰爭,他們怎麼就沒有因為常年征戰而衰弱,反而越打越強大?

  因為他們把戰果轉化為經濟實力!

  可是李向東不想像西方列強那樣吸血殖民地,這樣只會把那些地方推向對立面,走向獨立。

  他的想法就是既不能被新國土拖累,又要保持對這些地方的掌控。

  國家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要猥瑣發展,把重心放在國內事務上。

  經濟方面:大力推進工業革命的進程。

  文化教育方面:繼續推廣新學教育。

  政治方面: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君主立憲制度的建設,加強民意委員會對政府的作用,避免出現獨裁政府,讓自己的子孫後代都能安心做一個甩手掌櫃和旁觀者,治理國家事情還是交給職業政治家來做吧。

  軍權方面李向東不僅不會分權,更不會放手,反而一直很注重軍隊的掌控。民政可以放權,軍權一定不能放手,只要軍權在手,誰都翻不起大浪。

  李向東在接下來在位的幾十年裡,一直在致力於完善君主立憲制度,讓國家平穩發展過渡,把大華朝從一個封建國家改造成為稍微先進一些的君主立憲制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