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義軍 作品

第104章 水力機械的侷限性


                 回到漢中後,李向東還是閒不下來,帶著葉凌萱到處去視察工作。

  李向東在原來的時空,非常不理解有些領導為什麼喜歡到處去視察,呆在辦公室,看報表、聽彙報不也能瞭解情況嘛。

  現在李向東終於理解了,視察並不僅僅是為了體現領導的存在價值和親民的個人形象,主要是為了瞭解現場的真實情況,傾聽相關人員的心聲和意見,體現對於某件事的重視程度。

  李向東視察的第一站是官民合營的水力織布公司。

  這個公司民間佔了80%的股份,漢中軍政府只佔了20%的股份,最大的股東是漢中最大的糧商蘇定巖,他佔了30%的股份,也因此成為公司的董事長。

  李向東一行人來到漢江邊,發現漢江的兩岸全是一排排的紡織工坊的廠房,一派的繁榮景象,老遠就聽見紡織機械發出的陣陣轟鳴聲。

  李向東看著一排排的工坊,倍感親切,有那麼一點點工業化的味道。

  現在紡織行業是漢中軍政府的搖錢樹、寶貝疙瘩,80%的工商業稅收來自紡織行業,這還沒算紡織公司的年底分紅。

  自從有了紡織行業這個支柱產業,軍政府的財稅壓力就減輕了很多,甚至還有盈餘,還能免除一部分不合理的雜稅,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老蘇啊,最近布匹的銷量怎麼樣!”李向東邊參觀,邊扯著嗓門,問公司的董事長蘇定巖。

  “銷量沒得說,供不應求,現在剛下線的布匹,馬上就被等候在門口的商人拉走了,根本就不用運到倉庫存放,那麼多倉庫都白建了。”蘇定巖咧開嘴笑道。

  “銷量這麼好啊!不錯、不錯!”李向東聽了也很高興,這意味著可以造更多的大炮了。

  “我們的機織布匹比手工布匹便宜一半,質量還穩定,當然受歡迎了。我們的顧客不光是本地的商人,還有四川、陝北的商人,甚至還有河南、湖廣的商人。”蘇定巖笑得都合不攏嘴了。

  “哦?還有河南、湖廣的商人,離我們這裡可不近啊!”

  “沒辦法啊,我們的布匹價格便宜,刨去運費,他們還有得賺。”

  “朝廷不是對我實行經濟封鎖了嘛,布匹還好運出去嗎?”

  “封鎖?那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要有足夠的利潤,錢到位,這都不是問題,能封鎖住的都是利潤空間不大的物品。聽一位顧客商人說,他背後的大老闆還是一位明朝的總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