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311章 成了


                 馬彪聞言,控制手上力道,拽住滿桂的手腕向後一拉。

  寒光閃處,出鞘的,果然只有半截雁翎刀。

  “老子沒誆你吧?”滿桂翻著白眼掙脫馬彪,也不去管自己那殘缺的兵刃,坐到馬祥麟對面,“馬將軍,我滿桂倒是要來請教你,為何誆了咱營的兄弟?”

  馬祥麟擺擺手,示意其他幾個家丁退下,只留馬彪留在帳中。

  馬祥麟撥了撥燈捻子,想著鄭海珠與他說過的談話攻心術。

  他於是沒有立刻直接回應滿桂的質問,而是拿起馬彪擺在枯草墊子上的斷刀,平靜問道:“這刀,哪裡打製的?看斷口的情形,不說離百鍊鋼差得遠,就算韃子的刀,也比這強些。”

  滿桂鼻子裡哼了一聲:“朝廷發的,自然是從京中來。”

  馬祥麟有數了。

  依著鄭海珠的說法,山西在元初的時候,冶煉技藝就絕不遜於南直隸的鎮江一帶。

  故而,作為草原遊牧民族的蒙古,雖然冷兵器鑄造技藝堪憂,但成吉思汗滅金、控制山西后,獲得了大量能夠鍛造優質冷兵器的漢人工匠,武備力量因而顯著提升。元亡明興,江山重回漢人手中,不少北籍鐵匠被遷到應天府,又隨著朱棣遷都而回到北京城,隸屬於兵仗局、王恭廠等衙門,成為世襲匠戶。

  但吏治腐濁,匠戶生計困窘,京中打製輸出的兵器,也就越來越差。九邊的不少將官,無論是吃空餉攢錢也好,自己做買賣牟利也好,但凡手裡寬裕、養得起家丁的,都會在本鎮招募工匠,給自己的嫡系家丁隊伍打製真正好用的兵器。

  滿桂這樣的低級軍官,離總兵趙夢麟的家丁親兵差得遠,他分到的,自然是京裡出的破爛玩意兒。

  滿桂見馬祥麟若有所思地琢磨斷刀,不耐煩道:“說刀作甚,說回咱倆打架的事。馬大將軍,我確實不明白,你們南邊人,心裡的窟窿眼兒都裝些啥。今日黏槍的時候,你分明覺出我的刀不對勁了,順個槍花就能撥開,為何故意將槍脫手?你到底是要贏了老子、讓老子跟著你賣命,還是要讓老子贏、給老子臉上貼金?不管前者後者,老子都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