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61章


                 傍晚,依著王安事先的叮囑,鄭海珠等在自家新商社的門口。

  左府裡的馬車如期而至,鄭海珠獨自上車,對已經認熟了臉的車伕道:“你家老爺吩咐過去何處了麼?”

  “回鄭夫人,老爺說,接上您後,去琉璃廠附近的筒子衚衕,靠近楊氈衚衕的第三家,門前種了一片大麗菊的宅子。”

  鄭海珠點頭:“對,去吧。”

  那是王安在宮外的一處隱秘別宅,用於和楊漣、左光斗聯絡。

  東林自詡清流,最忌諱被齊楚浙三黨斥責有勾連內廷宦官之舉,但又實在需要王安這樣的司禮監大璫通傳風向,所以定期交換內廷和外朝的訊息時,十分謹慎。

  便是接頭碰面的別宅,也常換。

  夕陽落下之際,鄭海珠進到筒子衚衕的王宅,卻見與楊漣對坐議事的,並非王安王公公,而是一個四十多歲、袍衫素雅的文士。

  “鄭夫人,這位是汪先生。”楊漣起身引薦。

  鄭海珠掂量著楊漣難得平和的語氣,又聽他的介紹中並未披露官職,只含混地用“先生”二字稱呼,多少已猜到這位姓汪的文士是誰。

  文士雖已兩鬢染霜、唇角鬆弛,目光卻熠熠有神。

  “見過鄭夫人,在下,東林門人,汪文言。”

  果然是他,鄭海珠心道,明清史方向的畢業生,怎麼可能不曉得汪文言。

  獄吏出身,連秀才都不是,通過在衙門收點黑錢,積蓄資財,進京闖蕩,被刑部堂官于玉立看中,引薦給當時的東宮大伴王安做親信,協助王安與東林聯合,力保太子,又以各種伎倆離間齊、楚、浙三派。

  鄭海珠進京時,就在心裡給這個被稱為“明末第一布衣”的汪文言掛了號,估摸著不必刻意打聽,只要自己打開了楊漣和左光斗的圈子,很快就能見到此人。

  鄭海珠向汪文言回了禮,問楊漣:“王公公還未到?”

  “他在宮中當值,出不來,和汪先生商議,也是一樣的,汪先生知道了,就是王公公知道了。”

  鄭海珠有數了。

  此際的汪文言,雖自稱已拜入東林門下,實際上仍是王安在宮外的耳目和助手,歷史上,他能與黃尊素並稱為“東林兩大智囊”,要等王安被魏忠賢和客氏弄死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