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11章 天工開物

  騾車蹄音嗒嗒。

  車子穿過一派忙碌景象的水田、棉田和鹽田,來到莊子新拓寬的小河邊。

  崇明位於江海交匯處,島上河溝本就星羅密佈,只是缺乏疏浚,不少淤塞乾涸。

  鄭海珠從當年在松江打通上下黃浦、興建航運碼頭的治水工匠裡請了幾位老師傅來,開鑿河道,重整地勢,引入活水。

  新開河不但不臭,而且能提供一些水力支持。

  鄭海珠命名為“蘇州河”,吳邦德等人問緣由,從後世上海來的穿越者笑笑,只說是相信崇明島能像蘇州府一樣繁華富庶。

  此刻,崇明版本的“蘇州河”邊,已經聚了一堆人。

  鄭海珠走過去,向吳邦德身邊一位儒巾男子道:“宋先生,此地如何?可以借力嗎?”

  ……

  宋應星這一年三十三歲。

  離他著成並發表《天工開物》,還有二十年左右。

  這位自小就聰明過人又博覽群書的江西讀書人,五年前在南昌府的鄉試中名列前茅,得了舉人的功名,其後赴京會試,卻兩次不中。

  去歲,鄭海珠到南京去看盧象升,將這幾年士林名氣甚大、春闈卻落榜的讀書人打聽了些個,聽到“宋應星”的名字時,差點失去了面部表情管理能力。

  在古代,要找個人太難了。

  鄭海珠作為穿越者,開局時一頭扎進人文薈萃的江南,主動、被動地結識了幾位大明英才式人物,大約耗光了金手指血值。

  待跑到福建揍紅毛時,她數次向俞諮皋、許心素等地頭蛇打聽宋應星,只因恍忽記得這位殿堂級科學家是閩人,奈何地頭蛇們的反饋都是:“四處問過了,沒這號人物。”

  總算功夫不負有心人,盧象升那裡有了線索。

  盧象升和宋應星都是萬曆最後一屆會試的落榜考生。

  優秀之人往往彼此吸引,這兩個南方考生又都熱愛火藥機械之竅、金木錘鍛之妙,科場上鎩羽而歸、科學上一拍即合,就此有了交情。

  鄭海珠果斷地請盧象升出面牽頭,約宋應星到南京見面,自己要禮聘他前往自己的根據地做專家指導。

  如此運作了小半年,入夏時節,宋應星終於從江西白鹿洞書院北上,來到應天府,又由吳邦德接到崇明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