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140章 逃奴

  對朝鮮人阿亞,劉百戶所謂的“收留”,看來不過就是拿來做生育工具,要生出兒子來。

  既不把她當人,自沒打算讓她吃飽穿暖。

  鄭海珠忍著厭惡,和聲道:“劉爺,劉嫂子,阿亞的恩情,我今日記下了。待跑船回程,總要明年春上,我再來看她。”

  劉百戶喏喏應著,隨即唬起臉呵斥阿亞:“還不快把襖子脫下來還給鄭東家。”

  鄭海珠擺擺手,面色更寒:“還什麼還,我送給阿亞的,我這一條命,難道不值一件襖子麼?”

  她將“阿亞”兩個字特別咬得重了些,轉身拍拍可憐女子的肩膀:“我一定會再來看你的。”

  ……

  這日申時,登州城驛站裡的吳邦德,見鄭海珠回來,忙去喊驛長。

  驛長前來,殷勤地遞上一封信,說是幾日前便到了,發自松江府,走的官員郵路,驛站很慎重,必須交到本人手上。

  鄭海珠打開一看,是黃尊素寫的,言道那架“松石間意”的琴,被一位徽商花八萬兩銀子請走了。

  短短几行字,令鄭海珠狂喜不已。

  她自松江啟程時,曾與黃尊素等人說過,自己計劃在小雪節氣時趕到登州,搶在凍港前開船。

  想來是黃尊素知曉她一路會用劉時敏的小勘合住官驛,便嘗試將信寄到登州驛站。

  松江的戰友們太給力了!

  八萬兩吶!

  當年隆慶皇帝給整個後宮置辦胭脂水粉、頭花綾羅,也不過就問戶部討十萬兩,還沒討成。

  雖然黃尊素的信寫得很簡練,只論結果,沒有半句話去描述過程,但鄭海珠當然能想象得到,就算是蘇東坡用過的琴,能在短短兩個月就換來這麼大一筆錢,從黃尊素到王月生,再到盧象升,一定煞費苦心。

  這一晚,在登州知府陶朗先宴請鎮國將軍朱以派的席面上,鄭海珠人逢有錢精神爽,勁頭十足地給陶朗先介紹了自己正在通過幾位老爺奏請朝廷批准的火炮鑄造計劃。

  陶朗先果如張耀芳所言,並非尸位素餐之人。

  只是,憑如今的官位,他還插手不了登遼海防,鎮壓聞香教所募的兵也多用的冷兵器,他又不像徐光啟、孫元化那般接觸西學,故而對火器攻防不熟。

  但一聽鄭海珠說完西班牙艦載炮的海戰經歷,以及濠境的弗朗基人已開始鑄炮武裝澳門、準備應對荷蘭人的侵擾,陶朗先立刻想到,要向朝廷上奏,由山東巡撫出面,牽頭登州知府和登來海防道,合力改造登州水城,增設炮臺。

  鄭海珠順勢又提出倚仗丹崖山佈置交叉火力、防波堤外新鑄要塞風格的空心炮臺等具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