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116章 有請徐光啟

  鄭海珠見機開口道:“若我們賣貨的能在上海縣出港,我這趟在外地鈔關交的稅,都能抵兩三次禮部攤派了,這還只是我一家商販。”

  莊毓敏最愛聽這話。

  他對自己的仕途還是有期許的,入閣的夢也不是沒做過。相信坐在身邊的黃尊素,也是和自己一樣。

  給萬歲和戶部,分別多搞點錢,對大家的升遷都有好處。

  “老黃,你筆桿子了得,還是再替老夫擬個上疏,光靠劉公公他老人家孤軍吹風,恐怕慢了點兒。這黃浦江都挖成了,本官就不信,開海只能他福建漳州搞。”

  黃尊素也想盡快開海。

  這一年多來,他親眼看見鄭海珠這個小小民女,做成了不少事,身為驕傲的東林學派精英,未免時而驚歎時而哂然。

  有時因公務去應天府,官場應酬中,他甚至對那些只熱衷於交流朝堂軼事、宮闈秘辛乃至勾心鬥角經驗的同僚,開始厭惡起來。

  包括一些同為東林學派的人。

  在黃尊素冷眼旁觀中,他們遇事只論派別、不看是非。

  唾沫星子噴得慷慨激昂、天花亂墜,卻是隻對時局火上澆油,不為蒼生雪中送炭。

  黃尊素不希望自己苦讀經年,最終變成這樣於社稷有百害而無一用的昏臣。

  至少,在如今這般契機下,他可以努力讓府庫的銀子多些,讓商賈做生意也便利些,讓松江再繁華些。

  走出莊知府的值房,黃尊素對鄭海珠溫言道:“鄭姑娘,宗羲不敢與我講,卻和他母親說了好幾次,想去你們學校讀書。”

  鄭海珠笑道:“姚先生帶他看了幾次盧公子上格致課,他就入迷了。最近更是常去看盧公子打鐵、造槍管。黃老爺放心,我與宗羲講過,還是好好地讀四書五經。將來中進士做官,不妨礙鑽研火器兵法幾何算術,徐翰林就是榜樣。”

  黃尊素眉心一動:“內子此前去看徐家媳婦,得知徐翰林初秋要回鄉省親,她知會你了吧?”

  鄭海珠會意地點頭:“姚先生一早就說了,所以我們這兩日,讓戚總兵來訓家丁的幾位軍爺,試射盧公子和鎮江鐵匠做完的合機銃,準備屆時請徐翰林來看。”

  又指指身邊的鄭芝龍道:“一官這回辛苦,還從月港去了濠境,弄來一種紡錘炮的圖紙。葛師傅他們鎮江丹陽人,雖是鐵匠,卻有祖傳的銅鐵合鑄的方子,正好可以琢磨琢磨炮管。”

  黃尊素看向鄭芝龍,讚許道:“厲害,這也能弄來。”

  “謝黃老爺誇獎,小的長在濠境,知曉弗朗基人在那裡有炮廠。此一回也是運氣,碰巧裡頭一個明人匠頭被弗朗基人欺壓,在火頭上,小的花了些錢,他就給小的畫了個大概。”

  黃尊素拍拍鄭芝龍的肩膀,對鄭海珠道:“待徐翰林到松江,我去拜見時,要細說上海開關之事,懇請他回京後也上書,看看能否添一把柴。言談中,我會先替你把火器的事提一提,由頭是,松江府像漳州月港那樣開關的話,海防之責更重,金山衛、吳淞港,總不能沒有槍炮吧。然後,你再去請徐翰林,詳談。”

  鄭海珠就喜歡黃尊素這種逐漸明顯起來的為官畫風,並不油滑膩味,但對於體制內如何找人、如何促進辦成正事,套路嫻熟。

  她於是趁此火候,提了一個自己琢磨很久的事:“黃老爺,我們學校教幾何的先生,說徐翰林門下有一位愛徒,姓孫,名諱上元下化,也醉心西學,尤愛參研西人戰事中的火攻之法。若能請來松江,不亦善哉?象升和芝龍都是後輩,初入門而已,象升明年又要去鄉試了,科舉畢竟才是他的正途嘛。”

  最後一句話讓黃尊素聽得很舒服。

  這已經是鄭海珠今天第二次在自己面前表現出看中科舉了,好比對著魯班誇讚做木匠才是天底下第一等的體面之事。

  黃尊素嘴角往上噙了噙:“孫元化,此公很有名。他就是上海縣人,才高思慧,五年前便中了舉人,但他與傳教士們過從甚密,耽誤了制藝,進士二次不中,現在倒的確投在徐翰林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