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九十一章 毛文龍的分紅

  唐伯笑呵呵道:“毛公子,這一位,就是你等了多日的鄭姑娘。”

  但見那人,二十出頭年紀,青布直裰,裹著儒巾,起碼是個秀才了,然而看面相,卻是廣額凸眉、獅鼻闊口,帶有幾分草莽氣,與毛文龍簡直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見過鄭姑娘,見過一官公子。在下毛承北,遵家父家母囑託,來松江給姑娘送分潤。”

  毛承北……

  鄭海珠心裡默默滴咕,史載毛文龍有個兒子叫毛承鬥,乃毛文龍東北的小妾所生,在五六年後的遼陽戰役中倖免於難、被送回杭州嫡妻處撫養。

  但當初從岱山回大陸的船上,毛文龍明確說過自己有個嫡子在杭州,現下咂摸“承北”、“承鬥”兩個名字,看來眼前這大小夥子,就是正史未曾著筆的毛文龍真正的長子了。

  見毛承北也不避諱鄭芝龍,直接提“分潤”二字,想來唐伯已告訴他,眼面前都是自己人。

  鄭海珠遂笑道:“有勞毛公子,吾等坐下細說吧。正好一官今後也常要往來江南諸府,一起聽聽生意經。”

  毛承北忙來到院內石桌前斟茶,舉手投足間頗有些殷勤之意。

  他雖中了秀才,但深知浙江人文薈萃,自己這般資質,又未拜在名師腳下,父親也不是什麼朝中大員,如此情形,要在本省舉業裡更上層樓,實在難得很,不如早些轉為買賣人,畢竟毛家祖輩就是山西商賈。

  因而,這回父親讚不絕口的鄭姑娘,毛承北有心結交,杭州府和松江府這樣近,或可聯袂經營字號、引薦各自人脈。

  毛承北遂在敬茶之後,誠懇道:“不瞞鄭姑娘,吾家雖在杭州,但自祖父起已家道中落,平素儉省,此番多虧鄭姑娘出謀劃策又康慨出銀,在下才見識到了不少上等絲貨。”

  說著,他取出所帶的包袱,打開給鄭海珠看。

  是兩塊細軟漂亮的料子,一塊提花,一塊素面。

  鄭海珠有現代人對於紡織面料的基本認知,又在綾羅綢緞琳琅滿目的江南生活了這一陣,已然瞧出兩塊料子的門道。

  她捻起料子的邊角,告訴鄭芝龍:“你看,這是杭錦,這是杭羅。杭州府做過南宋都城,杭錦承自宋錦,雖沒有宋錦原產地蘇州的圖桉那樣極致精細,傳下來的花本里,水紋和花草,卻有南宋畫院的遺風,古樸靜美。杭羅也是宋時傳下的本事,輕如雲霧,薄如蟬翼,但一點也不透,牢度也夠,輕易未必能扯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