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四十章 教妻,行山

  黃尊素會心一笑,伸手攏了攏妻子鬢邊的散發,柔聲道:“沒什麼不准許的,你還有幾分丹青功夫,可以教娃娃們,給寺廟庵堂的,畫畫佛像。或者教她們畫些名帖小幀的,送到紙行書坊去寄賣。”

  姚氏聽了益發歡悅起來,彷彿已在丈夫的描摹中看到了將來那番善舉的具體成就。

  黃尊素見妻子眸子晶亮、雙頰泛紅,在琉璃小燈的映照下,氣色宜人,不由動情,將她攬了過來,誠摯而溫存地低語起來。

  “你不可再胡思亂想。每一家自有每一家的過法,我不管別家三妻四妾,在我黃府,我有你一人已足夠。數月前我被匪徒所劫,想到萬一自己殞命,你和兩個孩子該怎麼辦,當時真是萬箭穿心。老天既讓我逃過一劫,我便要好好珍惜造化,不貪不嗔不妄念,無論將來在國事天下事上作何計較,於家事上,同你廝守到白頭,就是正理。”

  懷裡人兒乖順地動了動腦袋,依偎在丈夫懷中,少頃,想起一事,說道:“對了,今日鄭姑娘還提及,重陽後,顧家的繆老太太,要率眾女眷登高賞秋,韓小姐想請我同去。”

  “去吧,劉禹錫早說過,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樣好的季候,豈可悶在宅子裡。”

  ……

  賞秋的日子,選在霜降前後。

  依著顧家老太太繆氏的意思,一來能避開重陽節時太多登高的平民百姓,二來,晚那麼十來天,風裡就有了寒涼之意。江南俗話講,北風起、蟹腳癢,母蟹的黃滿、公蟹的膏肥,一行女眷遊覽結束,正好去食苑享受蟹宴。

  松江府在長江入海口,一馬平川之地。

  只有個佘山,二三十丈高,若與真正的名山大嶽比,也就算個小土坡,但擺到零海拔的松江府,便顯出難得來。

  平地望去,連綿九個山包,下有三處河塘環繞,“九峰三泖”由此得名。

  佘山林木茂盛,秋來楓紅櫨黃。晴朗的白晝裡,時有梅花鹿嬉戲林間,又有華亭鶴排雲而上,直引詩情到碧霄,山間景緻遂於絢爛悅目之中,頻添野趣。

  前頭說過,繆老太太雖為妾氏,但身份尊貴,不是婆母,勝似婆母。今日,顧家第二代的三位媳婦,大奶奶沈氏,二奶奶,也就是顧壽潛的母親陸氏,三奶奶李氏,並幾個姨娘,都陪著繆氏出門。

  大房沈氏和兩個姨娘,統共生了四個女兒,都已出嫁。二房只顧壽潛一個獨子。三房子女最旺,李氏和姨娘,生有兩子兩女,兩個丫頭還是一對雙胞胎,今年才五六歲,玉雪可愛。

  李氏仗著三房香火旺,將自己視作顧家功臣,平日裡說話就隨著自己的性子來。

  今早顧家與韓家、董家、黃家的女眷於城外碰頭,一道在家丁們的護衛下往佘山去,這李氏在轎子裡沒安靜多久,便主動起了個話頭,去挑二奶奶陸氏:“姐姐,韓府怎地就來了兩個小丫頭,你的親家,好難請動唷。”

  顧壽潛的陸氏,素來好脾氣,此刻聽了,只溫和地笑笑,說一句“能看到快要過門的兒媳婦就好,那孩子我喜歡”。

  倒是坐在對面的大房沈氏,雖也面色平寧,開口的意思卻透著平正點撥的直率:“老三媳婦,你怎滴一閒下來,就挑毛病、找不是?你又不是不曉得,自從韓家的三兒子隨洋和尚去傳什麼勞什子的洋教,韓家三奶奶就恨上了洋教。我們與董家,都和信洋教的徐翰林(指徐光啟)往來親熱,韓家三奶奶還會樂意與我們一道玩耍?三奶奶不來,那個當家的二奶奶也不好太熱乎,否則,不是打妯娌的臉?”

  顧家如今,是大媳婦沈氏執掌中饋,繆老太太和幾房老爺都對她很滿意,李氏這般嘴巴雖欠、但沒什麼實際戰鬥力的小兒媳,倒也服大嫂子的管。

  李氏遂撇撇嘴,笑道:“我們顧家妯娌要好,所以我自然想不到韓家那些彎彎繞。”

  陸氏也向著沈氏笑,笑容深處是不言而喻的感激。

  半個時辰後,聲勢不小的轎子隊伍,終於走到了佘山腳下。

  租種顧家田產的青壯佃戶們,早已候著,請老太太和眾位奶奶小姐們坐上竹製涼轎,由他們抬著往山上走。

  鄭海珠則和其他丫鬟婆子們一樣,跟在竹轎邊涉級而上。

  韓希孟前頭,是黃尊素的妻子姚氏。一路上,鄭海珠時常過去,為姚氏介紹幾句映入眼簾的松江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