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279 章

霍善說要帶隊出去巡診,本屆醫學生都頗為激動。




不管是李時珍還是張仲景,那都是後世有名的名醫,名醫嘛,對學生的要求都挺高。




更可怕的是,他們上一個教的學生是霍善,霍善屬於記性非常好的類型,各種醫案但凡看過一遍就不會忘。只要有相似的病例在,霍善都能準確無誤地做出診斷。




實在不行,他還有外掛可以呼叫外援。




教這樣一個學生,會讓人感覺……學醫很難嗎?那不是有腦子就會嗎?你看看人家霍善,今年才七歲,已經達成內外科精通成就,診斷技能滿級,方劑技能滿級,手術技能滿級……




這感覺就像是大家一起寒窗苦讀,結果老師上一次教的學生是個神童,所有教材看一遍就倒背如流。




等老師再看向其他普通學生時,眼神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難以掩飾的失望: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




在這種下意識的比較之下,張仲景他們這些院長對學生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沒有他們這些老師在場的時候不允許他們私自給人看病,怕他們學藝未精救人不成反害人。




私下給人做個診斷練練手還好,他們要是敢私下給人開藥被老師們知道了,挨罰還是小事,直接開除才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後果!




所以他們都很聽話,誰都沒敢私下給人開過方。




可他們背了這麼久的方劑教材,研究了那麼多的醫案,總是期望能夠一展身手的,每個月初一十五的義診便是他們最為期待的日子。




義診時他們雖也不能單獨開方,但可以在帶教老師的監督下上上手。




沒有一個醫學生能不喜歡上臨床!




現在霍善要帶著他們出去巡診,說明什麼?說明他們接下來每一天都有機會上手!




甚至還有機會獲得霍善這位小太守的親自指導。




雖然霍善的醫術肯定是比不過他們兩任院長的,但霍善這身份、這地位,還有這年紀,大家總感覺摸他一把,自己都能變聰明。




可霍善可是他們的太守,他們哪裡敢摸,只能試著湊到霍善身邊吸吸神童的靈氣。萬一他們吸成功了,豈不是能一天記一百個醫案!




學醫人的追求,淳樸,卑微,又渺小。




他們大多數都不是天賦卓絕的天才人物,只能憑藉一腔熱血拼命汲取著前人的經驗,爭取自己也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成為懸壺濟世的一代良醫。




他們之中地位卑下的,會被叫做醫工、針工,就是因為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毫無創進,只知像個尋常工匠那樣重複著前輩們的做法。




要是僥倖開了靈竅,他們說不準也能邁過醫師、針師門檻,繼續去追尋更高更廣的境界。




所以有機會和他們小太守這種天生靈慧的神童待在一起,他們肯定是恨不得寸步不離跟著霍善走的。




只可惜到了出發當天,他們就發現……他們家小太守身邊有霍去病這個爹杵著,渾身上下彷彿還




散發著從沙場上帶回來的肅殺之氣。




眾醫學生大膽的腳步,逐漸變得僵硬而小心,誰都沒敢率先邁出湊到近前蹭“小神醫”靈氣的那一步。




不是他們膽子小,而是總感覺自己這小身板兒不夠一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