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 作品

第 115 章

霍善絲毫不知道自己差點引起劉家父子倆的感情危機,他見霍去病頗喜歡這套鞍具便覺得自己的禮物送對了,感覺自己真是天下第一聰明的娃!




結果他才剛被霍去病放下地呢,又被劉徹給拎了起來。




霍善掙扎無果,只能氣鼓鼓地昂起腦袋看劉徹。




劉徹說道:“怎麼只有你阿父有,我和你舅公沒份嗎?”




霍善一點都沒慌,還頭頭是道地給劉徹分析起來:“您和舅公的份當然是太子叔他們準備,他們想著回頭再給你們的馬量尺寸,這東西就跟我們穿衣服一樣,要量身定做才行,穿不合身的鞍具不僅沒起到保護作用,還會傷到馬兒。”




劉徹聽霍善這麼一解釋,倒是沒再追究他的厚此薄彼。




霍去病這個親身體驗過三件套的人卻是有了別的想法,他認為那不起眼的馬鐙和馬蹄鐵對騎兵來說用處更大。




衛青聽後也坐直了身體,問霍去病這裡頭是怎麼個說法。




他們之所以能和常年生活在馬背之上的匈奴人打個有來有回,得益於他們更擅長冶煉、生產以及戰術安排,所以對於好的裝備他們還是恨不得馬上撈過來給自家將士用。




霍去病自己從小練習騎射,馬鐙的用處對他而言其實挺小,只不過大部分士兵其實是在本郡集訓一年就送到戰場上去,騎射功夫並不算特別高超。




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一套適合的鞍具將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對馬匹的掌控度。




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之中,再小的提高有時候都能救人一命。




馬蹄鐵也是如此,馬蹄鐵除了減少長途負重奔波帶來的馬匹損耗,還能避免戰場上的一些致命的意外,比如馬恰好踩在利器之上傷了馬蹄,不僅這匹馬廢了,將士本身也會因為戰馬受驚摔個人仰馬翻。




比起養出一匹好馬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馬蹄鐵和馬鐙所需要消耗的鐵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就是需要培養一批能給戰馬上馬蹄鐵的匠人而已。




這個工作其實不甚複雜,朝廷又不缺匠人,所以不是什麼大問題。




劉徹自己也是個愛騎馬的,聽了霍去病的分析後稍一琢磨,笑著吩咐旁邊的桑弘羊:“你回去後把事情安排下去,先讓人給上林苑那批戰馬和運輸稅糧裝備上。”




不打仗的時候也就上林苑的馬和跑運輸的馬用得最勤,最能體現馬蹄鐵和馬鐙這兩樣新鮮事物的好處。




要是確實有用,那就培養一批懂得伺候馬蹄的匠人。




這可比年年損耗大批馬匹要強多了。




劉徹轉頭問霍善:“要是有用的話,我們阿善可又立了大功,阿善想要什麼獎賞?”




霍善一聽劉徹要獎賞自己,馬上來了興趣,湊過去和劉徹商量起來:“等您開科舉的時候,能開設明墨科和明醫科嗎?”




所謂的科舉,那就是分科考試,既然有明經科、明算科、明法科,那為什麼沒有明墨科、明醫科呢!朝中分明也有許多對口




衙署,比如那什麼少府和劉徹提到過的太醫令,這不都是負責統籌這類人才的嗎?




坐在末座的李長生指頭微微一顫。




劉徹笑著回道:“這是你給朝廷提的建議,你可以寫成奏章呈上來,不算是給你的賞賜。”




霍善麻溜換了個要求:“那您把我那一千戶邑民今年的稅錢免了!”




劉徹樂道:“他們的稅錢是交給你的,你不想要的話自己免了不就成了?”




霍善把早前霍光給他分析的話講給劉徹聽。




自己免不行,崽太得民心了可怎麼辦才好!




衛青:“………”




霍去病:“………”




劉徹聽得哈哈大笑。




當初淮南王是坐擁一郡之地,大肆收攏民心、網羅人才,才會讓劉徹看他不順眼反手把他給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