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200章 回憶(二)

  這種體現出,當時鄭成功手下人馬的裝備相比於荷蘭人還是落後的。

  但是這個情況在朱慈烺寫已經不復存在了。

  無論是浯州千戶還是北洋艦隊陸戰隊,武器裝備都要比荷蘭人先進很多。

  在原來的歷史上,荷蘭人妄圖憑藉其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分三路向鄭軍實施反撲。

  一路乘戰艦向停泊在臺江的大明船隻進攻,一路抵抗從北線尾登陸的鄭軍,最後一路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

  朱慈烺連忙記下了荷蘭人的這幾條進攻線路。

  鄭軍從禾寮港登陸紮營後,即遭到赤嵌城荷軍的炮擊。

  同時,荷軍又放火焚燒馬廄、粟倉。

  鄭成功“恐被焚燒糧粟”,派楊英等率軍前往看守堵御。

  接著,鄭成功調整了部署:命令左虎衛王大雄、右虎衛陳蟒率領統船控制鹿耳門海口,以便接應第二梯隊登陸;

  令宣教前鎮陳澤率兵防守北線尾一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臺灣城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

  另派兵一部監視臺江江面,切斷赤嵌城與臺灣城的聯繫,為從海、陸兩面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準備。

  四月初三,在北路發生了北線尾陸戰。

  北線尾是一個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沙洲,南端與熱蘭遮城相對,北端臨鹿耳門航道。

  荷軍趁鄭軍剛剛登陸,二百餘士兵,乘船沿臺江岸邊急駛北線尾,上岸後即分兩路向鄭軍反撲。

  荷軍以12人為一排,疏開戰鬥隊形放排槍,逼近鄭軍。

  陳澤率大部兵力從正面迎擊,另派一部分兵力迂迴到敵軍側後,夾擊荷軍。

  荷蘭文獻記載:鄭軍“箭如驟雨,連天空似乎都昏黑起來”。

  想到這兒朱慈烺不禁黯然神傷。

  別人都用槍了,大明那個時候還是以弓箭等冷兵器為主。

  荷軍發現自己腹背受敵,手足無措。

  很快,慌張則完全為恐懼所代替,許多人甚至還沒有開火便把槍丟掉了,落荒而逃。

  南路增援赤嵌城的荷軍,也被鄭軍戰敗。

  這支人馬乘船沿臺江南岸駛往赤嵌城,企圖為赤嵌城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