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082章 滅心之說

  “說的不錯。”

  得到朱慈烺的認可和誇獎,李定國還有點不好意思。

  “臣在殿下面前獻醜了,臣之所懂,不及殿下萬一。”

  朱慈烺又看向高興。

  “跟著忠勇伯好好學習學習!”

  高興自然是連聲應是。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

  意思很簡單,就是在戰爭中要會使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才是最高境界。

  而李定國所謂消滅敵人的最好辦法是滅心,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意。

  只是,上兵伐謀是不主張戰爭的,想法過於簡單。

  任何矛盾和利益衝突的最終歸宿就是戰爭。

  而李定國的滅心是主張戰爭的,而且是對敵人使用最慘烈的手段,將之打怕,打服,打到喪失鬥志。

  “忠勇伯,下令吧!”

  朱慈烺最後淡淡的對李定國說道。

  “臣領命!”

  李定國拱手行禮。

  “李總督,本伯命你率領左衛營第一、二兩衛出城,將城外所有安南士兵,無論死活,腦袋全部砍下來,在南寧城腦門築建京觀,以儆效尤!”

  京官是什麼呢?

  “京觀”又叫“武軍”,就是將敵軍的屍體堆在道路兩旁,蓋土夯實,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阬”字的原義是高大的門樓,而“觀”與“闕”相通,也有門樓的意思。

  “阬”與“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寫作“坑”。

  因此史書上說的“坑”一般都是指這種殘殺敵軍戰俘,堆在道路兩旁,覆土以成小丘來顯示軍威、威懾敵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戰俘

  京觀的視覺非常震撼,讓人感到畏懼,從心底產生害怕,是一種震懾敵人非常好的手段。

  朱慈烺在遼東也曾築過京觀,朱復國在蒙古草原也曾築過京觀。

  目的無他,都是為了震懾敵人。

  眾人一聽,頓時臉色一變。

  城外安南人中,至少還有一半隻是受傷,現在竟然要通通砍頭,是不是有點太過兇殘。

  “殿下,屠殺俘虜,有傷天和啊!”

  第一個站出來提意見的是總督兩廣軍務的沈猶龍。

  沈猶龍雖然總督兩廣軍務,但是沈猶龍始終還只是一個文人,一個深受儒家思想文化薰陶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