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988章 崇禎的封賞(一)

  朱慈烺欣喜的作揖行禮。

  崇禎並沒有從朱慈烺的表情中發現什麼異常,所以也徹底放下了戒心。

  “好!既然如此,那張愛卿,你來說說,按照禮制該如何封賞?”

  崇禎問向禮部尚書張國維。

  張國維自然作揖行禮,出言回答。

  其實對於平定建奴這樣的軍功來說,能夠封賞的也只有爵位了。

  明朝的爵位分為宗室爵位和功臣外戚爵位兩種。

  宗室爵位只有明朝的皇帝親屬才能獲得,包括親王和郡王兩等。

  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王世孫,冠服均視一品;

  親王其餘諸子年十歲,則封為郡王。

  郡王嫡長子為王長子;嫡長孫則授王長孫;冠服均視二品。

  郡王其餘諸子則授鎮國將軍,從一品;其餘諸孫授輔國將軍,從二品;

  郡王曾孫均授奉國將軍,從三品;郡王四世孫均授鎮國中尉;從四品。

  郡王五世孫均授輔國中尉,從五品;六世以下皆授奉國中尉,不再降爵。

  也就說,老朱家的子子孫孫無論多少世多少代,至少都有一個奉國中尉的爵位,可以享受朝廷的供養。

  朱元璋那是被窮怕了,所以為了自己的子子孫孫不受苦不受餓,定下了這麼個規定。

  可是老朱沒想到,這條政策也成了明亡的原因之一。

  據記載,在洪武年間,明朝宗室有男女58位,但經過子子孫孫,代代相傳,到萬曆年間,宗室在籍人數達到163800餘人。

  到崇禎時期,宗室在籍人數達到332855人。

  明朝皇室宗親人數的暴增,朝廷的供養壓力變大,崇禎又是個好面子的人,遼東的將士沒軍餉,可以等一等,緩一緩,但是自己老朱家的族人們的供養,那是一點也不耽擱。

  這讓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財政雪上添霜,最後只好走向滅亡。

  而明朝功臣外戚爵位則授予有軍功或皇家有恩澤的人,分為公、侯、伯三等。

  有軍功者得以封爵,爵位非特旨不得予,並且只有封號和食祿,沒有封邑。

  也就是,明朝的爵位只有稱號和俸祿,是沒有封地的,而且還會分為世襲和非世襲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