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788章 辯論(二)

  朱慈烺的第一個問題就把王家彥給問住了。

  畢竟從來沒有人思考過這個問題,這個時候的大明還沒有形成民族意識,在他們眼裡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這不怪他們,畢竟終其一生,有很多人也不曾見過外族人。

  “這……臣不知,但是殿下人還分麼?”

  王家彥一時語塞,但是還是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王侍郎,你見過外族藩夷麼?”

  “臣沒有見過。”

  聽到王家彥的話後,朱慈烺話鋒一轉,充滿了嚴厲。

  “沒見過,你怎麼知道人不分?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難道還要本宮告訴你是什麼意思麼?

  仁禮待人,待的是我大明子民,待的是我華夏兒女!

  自古以來,每當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周圍的外族藩夷便溫順的像貓一樣。

  可是,每當我們中原大地勢弱的時候呢,這些貓便化身成了惡狼,喝我們的血,吃我們的肉,這個時候,怎麼不講仁禮了?

  王侍郎,你告訴本宮,這個時候這些藩夷外族為何不和我們講仁禮?”

  朱慈烺一連串的逼問讓王家彥的臉色大變。

  在場的都是官員,都是讀書人,都是通宵古今的。

  他們很清楚,朱慈烺說的都是事實。

  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為了獲得周圍國家的認可,所以才定下了不徵之國的規矩。

  其實,說白了老朱那個時候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元朝餘孽在北疆虎視眈眈。

  中原大地飽受戰亂,民生凋零,大明建國之初根本就沒有實力再次發動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才定下了所謂的不徵之國。

  要是當時大明國力充盈,哪裡還有什麼不徵之國,按照老朱的性格,那都得是大明的國土。

  王家彥不知道如何回答朱慈烺的問題,同時朱慈烺的話也讓他陷入了深思。

  看到王家彥不做言語,朱慈烺繼續說道。

  “仁義禮智信是對待我大明的子民,是對待我華夏的子民,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外藩蠻夷亡我大明,亡我華夏之心曾未停止過。既然這樣,那就打,打到他們服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