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732章 揚州新象

  所以說,反腐敗一直在路上。

  其實朱慈烺並不是那麼呆板的人,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還是懂的。

  如果打擊腐敗手段一下子太嚴厲的話,可能會讓很多官員產生懶政、惰政的行為。

  後世就有這樣的例子,所以隊伍整頓吏治,朱慈烺是選擇循環漸進,逐漸加碼,徐徐圖之。

  只要這些官員不要太過分,不要侵犯百姓們的利息,不要貪得無厭,或者說有點小問題但是卻能夠勤政愛民的,朱慈烺還是能夠忍受的。

  所以,對於揚州府官員自查自糾這件事,朱慈烺確實做到了從寬處理。

  對於小問題的官員,交由揚州府知府任育民自行處置,或是扣餉罰薪,或是批評教育,或是降級調崗。

  對於問題比較嚴重的,直接退繳違規的財物,罷免官職,回家養老。

  對於問題特別嚴重的,朱慈烺依舊要求錦衣衛依法查辦,但是在處置上依舊是從寬的。

  經過經過整頓後,揚州官場風氣為之一新。揚州城的百姓和往來的客商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變化。

  街道上橫行霸道的官差變得低調和善,碼頭上囂張跋扈的稅吏徹底消失。積壓許久的案件得到了迅速的解決,久抓不到的歹徒被迅速緝拿歸案。

  ………

  百姓們是知道朱慈烺進入揚州城的,朱慈烺在碼頭的種種事蹟也在揚州城流傳開來,大家自然而然把揚州城改變的功勞歸在朱慈烺的頭上。

  甚至有些百姓在家中給朱慈烺供起了功德牌子。

  任育民也很興奮,他作為揚州知府,自然知道揚州官場存在的一些頑疾,可是在他的能力範圍內,根本無法推動解決。

  而在太子殿下這般大刀闊斧的政治之下,問題都迎刃而解,這樣一來新政推行起來便更加的絲滑流暢了。

  揚州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在距離揚州城不遠的淮安河道總督衙門卻是死氣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