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6章 四衛親軍

  每個衛五千人,並從兩萬人中選出認識字的一百人組建醫療隊,為兩萬人的部隊提供醫療保障,朱慈烺可不想自己的戰士沒死在戰場上,卻死在了傷病上。

  剩下的人,朱慈烺準備交給史可法,讓他培養成情報探子。

  現在這兩萬多人已經快抵達京城,如果這麼一大群人入城的話肯定會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所以朱慈烺便對駱養性說道:“駱大人,本宮再給你一個任務,本宮給你白銀兩萬兩,你徵調民夫,按照四個為兩萬人的標準給北宮修建營房,你可能做到?”

  駱養性當然是滿口答應,朱慈烺知道駱養性雖是錦衣衛指揮使,但是其實駱養性沒有真正的上過戰場,可能對安營紮寨不甚瞭解。

  朱慈烺又道:“駱指揮使,建設軍營選址佈局方面,你要多請教史可法大人。募集來的青年到京城後,可直接讓人帶他們去參與營房的建設。

  駱養性滿口答應,但心道,太子殿下難道真的只有十二歲嘛?做事情想的非常周到,讓自己都自愧不如呀,看來和太子混真的沒錯呀。

  而此時,朱慈烺卻在想,自己這四個衛指揮使的人選。

  首先,朱復國是遼東人,騎術應該不差,可以做騎兵衛的指揮使,其他人衛的指揮使該選派誰呢?

  朱慈烺又是一陣頭痛,他只好開始回憶自己前世的歷史,尋找一些有將才,卻又對大明忠心耿耿的人。

  經過思索,朱慈烺覺得可以讓京營的黃得功來做四衛的總兵。

  黃得功是什麼人呢?在朱慈烺印象中,黃得功年僅十二歲便參加遼東邊軍,履立戰功,至崇禎九年,黃得功升為副總兵官,分管京師的衛戍部隊。

  崇禎十一年,黃得功率領禁軍跟從總管熊文燦到舞陽去鎮壓農民軍,鏖戰在光山和固始之間,戰功最顯著。

  明朝滅亡後,黃得功依然效力於南明,抵抗建奴,在南明弘光元年為國戰死。

  所以黃得功對大明是非常的忠心。

  如今黃得功年僅19歲,已經成為比吳三桂還年輕總兵,讓此人來擔任四衛親軍的總兵,是最合適不過的。

  至於剩下三衛的指揮使,朱慈烺準備讓英國公張之極的兒子張世澤來擔任步兵衛的指揮使,英國公一脈自洪武年間至今一直對大明忠心耿耿,即使闖軍攻入北京城,第九代英國公張世澤也沒有投降,因抵抗李自成被殺,所以,張世澤對大明也是絕對的忠心。

  至於長槍兵衛,朱慈烺準備讓明末著名女將秦良玉的孫子秦震清擔任。

  秦良玉一門對大明也是忠心不二的,秦良玉和其丈夫馬千乘、兄長秦翼明、兒子馬祥麟都是抗擊建奴的英雄,屁兒子馬祥麟更是直接戰死襄陽。

  從馬震清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馬氏、秦氏一門對清朝是極為痛恨的。

  加之,秦良玉統領的部隊又被成為白杆軍,因為士兵使用的都是一杆白槍,才杆軍在對建奴的戰鬥中一直都是勝多敗少,可見秦、馬兩門對用槍是特別在行的。

  馬震清如今只有十六歲,讓其來統帥長上兵衛是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