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音樂的群體性實驗。

聽聞李景霖的問話,劉晨陽在稍作思考後,便開口回答起來。

“我認為音樂的本質就是情緒,情緒確實不會沾染zz因素,但音樂作品的情緒大多數是有來源的,也會涉及到敘事問題,這個時候,認知,對錯,價值觀,各方面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李景霖點點頭,沒有評價什麼。

而是看向了許欣。

“你呢?”

許欣稍作思考,便也開口道。

“正如劉晨陽說的,不過,若是讓我補充的話,是另一個視角。”

“所謂藝術的高度,藝術的內涵,其實本質上就是文化與思想,尤其是思想,是免不了不同的,也一定會產生碰撞的,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

“如思想一樣,所謂的藝術沒有對錯,指的是對不同的群體來說,對錯的定義是不同的。”

“沒錯。”

李景霖點了點頭。

終於是開了口。

“討論音樂,討論藝術,不能空談。”

“今天我引申出的概念,便是-——【群體的代表性】。”

一邊說著,李景霖一邊在白板上寫下了一行字。

兩位學生開始記筆記。

而兩位學生的後面,是幾位聽課的教授與主任。

幾位主任對視一眼,雖然感覺是有一些不同意見的,但大體上倒還是挺贊同李景霖這種說法。

也很感興趣的繼續聽著。

“我舉一個最簡單,最普通,最常見的例子,大家可以先不要思考其中的zz因素。”

李景霖在白板上寫下了兩個字。

【情歌】

“比方說,你寫一首情歌,或者演繹一首情歌,那麼,是很容易有一個故事,或是代入身份的。”

“到底是被甩,還是愛而不得,是相愛但遺憾錯過,還是歷經半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拼圖。”

“不同群體的代表,是能引申出不同情緒與感觸的,這就是音樂體驗與現實所結合而形成的認知,欣賞者有這樣的感受,實際上,創作者的主觀感受會更多。”

李景霖頓時敲了敲白板。

“除非你是創作無標題音樂。”

“不然,其他的音樂內容同樣如此。”

“比方說,你要寫兒歌,你就不能從成年人的邏輯去考慮和絃構建,考慮情緒因素,內容的撰寫上,更是要以兒童的視角來寫,也就是,你需要代表兒童這一群體。”

講真,一直提zz因素的話,幾位主任和老師是會多想許多的。

哪怕是兩位學生也是如此。

可一旦將重點以這樣的形式講出來,卻很好理解了。

幾位教授均是很自然的點了點頭。

“給母親,給父親,給兒女”

“甚至是歌頌工人,農民,歌頌戰士,或是就社會上某一種現象進行音樂內容的闡述,這其中,隱含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便是【群體性的代表】。”

“這就是我常說的,你寫音樂,得知道是要服務於哪些群體的。”

“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免不了觸及一些zz因素的,與其逃避它,不如面對它。”

說到這裡。

李景霖忍不住調侃了一句。

“起碼,在咱們國家裡,關於愛情的音樂描述,可以不需要考慮沃爾瑪塑料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