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零四五章 沈括求實

  王言的水平如何,書中都已經展示了出來,甚至連字也都看過了一遍,知道他們與王言是雲泥之別,是需要他們仰望的人物,在學問上堪稱‘大儒"。

  若王言現在五六十歲,那沒說的,哪怕現在的‘先生"更加的尊貴,以王言的成就也是當得的,稱一聲‘廣陵先生"沒什麼問題。但就是王言太年輕了,門徒又少,在場的很多人都比王言年長,他們叫不出口不說,想來王言自己也不敢當,說出去還要被人恥笑。

  所以大家爭來吵去,也就只能叫王通判了,怎麼都沒毛病。

  王言揹著手,笑呵呵的朗聲說話:「看來我杭州書院還是小了,明日定要與範公說一說,在西湖邊尋一塊土地,建一個大書院才好。」

  他話音才落,下邊便有人開始叫好,都是比較活潑,喜歡起鬨的。甚至還有人現場表示要捐錢,而且人還不少。

  有錢人家的孩子自是都要讀書的,自然都是士子。這種事情,相對來說還是

  第一零四五章沈括求實免費閱讀.

  都比較積極的。畢竟出資也不是出太多,不過幾千貫買個名而已,大家都願意。

  書院的事情肯定是不著急的,這不過是王言開場的閒話,拉近一下距離,給眾人留下一個和善的開場印象。

  「前些日子,堯夫兄邀我來書院,言說諸君皆久慕我名,欲聞我道,我大喜。何也?無他,人多力量大……」

  王言開始了大規模的講道活動,就是要吸引人行他的道,所謂志同道合是也。

  他的學說傳播的很廣,但說實話,那還是得益於他持之以恆的自我營銷。真信的人,真的鑽研的人,基本就是他身邊的這些。比如範純仁、馮京,這是生生被他忽悠過來的,再就是揚州學子,深受他的影響。因為他在揚州耕耘的最多,參與的活動、見面的士子都是最多的,很有一些外門弟子。

  可惜的是,王言不能在揚州當官,甚至不能在揚州所在的淮南東路。若不然的話,還能發展的更好很多,畢竟鄉黨不是白給的,還是很有用的。

  畢竟哪怕他現在在杭州,也能給揚州的州、縣兩級官員找麻煩……

  這一次王言沒有再講以前講過的東西,隨著時間過去,身份改變,學說自然也要更新到2.0。這對於聽重複的內容都很興奮,主要懷揣著見明星一樣想法的士子們來說,自然是驚喜,聽的都很認真,也一樣的有人記錄起來。

  如此講道、答疑、辯論,一上午的時間便就此過去,王言便同範純仁一起,在書院裡吃起了午飯。這裡有小灶,是給書院的一堆夫子、教習準備的,稱不上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