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八九五章 對壘

  是故,我欲破魚復江關(夔門),此通荊、蜀之要地,且我南郡沿江駐軍甚廣,可以東西夾擊。曹軍若發對岸兵馬救援,則我海軍可渡江而擊,直取長沙。若其不救,江關既下,蜀地既平。縱江關有重兵防守,輕易難克,我軍攻之,亦可動蜀地曹軍。有百利而無一害,如何不為啊?」

  諸葛亮捋著鬍子,說的十分自信。尤其看著趙雲眼中的詫異,滿意的點頭,舒服了……

  是個人都知道江關的重要性,一旦打下了江關,那麼河南的軍隊便可以長驅直入。而以王言麾下軍隊的戰鬥力,一旦沒有險阻據守,那麼他們就已經敗了。

  但是反過來講,既然都知道江關的重要性,老曹自然也是知道的。重兵防守是必然,三五萬軍隊總是有的。所以人們自然就會拔高江關,從而下意識的忽略。

  諸葛亮反其道而行,就算打不下江關,也能封鎖江關補給。而一旦沒了補給,江關能守多長時間就是問題了。同時蜀地的糧食也不少,曹軍相當

  第八九五章對壘免費閱讀.

  一部分軍需就是走的這一條線。

  就算是他們被困在了江關西邊,憑藉著他們的戰鬥力,也能阻擋敵人一段時間,甚至來的少了還不夠他們打的。如此牽一髮動全身,既影響了蜀地的曹軍,更影響了荊州的曹軍。對於這一場大戰,是有重大影響的。

  那麼郭嘉、賈詡等人想到這裡了麼?肯定想到了。都是有數的聰明人,如何也不會忽視了這一個地方。只不過賈詡的任務在於看家,而郭嘉的任務在於統籌漢中全局,負責對蜀地的進攻。江關太遠,郭嘉不能及時過去決斷,一個不好就會葬送數萬大軍。

  縱然他們的家底厚,一戰數萬大軍的損失也不是那麼輕鬆就能夠承受的。

  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優勢在他們這邊。郭嘉跟隨王言二十年,深受影響。更加的傾向於,用最小的代價結束戰鬥,而不是行險。

  這就是諸葛亮不同的地方,自稱有經國抱負的選手,雖然在王言治下當了這麼多年的官,乾的也不錯,思想理論學習的也挺好,但總是想要更大舞臺的,總想施展他的才華。

  軍政分家,以前他不清楚軍隊的實力到底是怎麼樣的。現在他統率大軍,深入明白了實力。諸葛亮表示這輩子就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想要行行險,也是難免的。

  總的來說,現在的諸葛亮還是年輕,更有衝勁,一如原本出山時候意氣風發,而不是五丈原之時的無盡遺憾與落寞。

  當即,諸葛亮寫了文書,講明白了他的戰略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