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八七八章 韓遂很惶恐


                 打跑了袁紹,盡佔河北之地,幷州的上黨郡,以及河內都成了王大將軍的地盤,張楊則是跟隨袁紹渡河跑路。而太行山內部的黑山軍,以及大量的山民引戶,也全都被抓了出來在各地安家落戶。

  所以整體的戰略部署,也由對內轉向了對外。除了內部的維穩需要,在內部駐紮了部分部隊之外,大量的部隊都是集中在邊境。太行山以東是在黃河邊,山西則是渡過黃河,向外推進。

  先前郭嘉坐鎮太原,是戰爭需要,因為消息傳遞的原因,要他臨陣調遣軍隊,用他的個人能力來保證決策的正確,行動的成功,這就是人才的必要性。

  現在戰事結束,內憂既平,郭嘉便不在太原,而是轉移到了上郡(榆林)。如此既能穩定河西,又能窺伺長安,還能進攻涼州,方便調度,是個比較不錯的地方。

  軍隊也是駐紮在朔方、上郡的外圍地區,威懾著西、北、南三面。

  而郭嘉至今領的官位,還是一個督軍,甚至連雁門太守的職位都撤了。但是郭嘉的權力卻是相當大,領導著幷州的軍、民政事,相當於漢室的幷州牧。

  這是屬於戰時的權宜之計,王大將軍還沒有真正的開始對行政單位進行改革,主要原因當然就是挑大樑的人才不夠。他真正的改革舉動,不過就是固定了鄉、亭兩級的行政單位。但是對於更上一層的州、郡,他還沒有開始進行改革。

  尤其是州制,這個是必須改動的。因為州的地盤太大了,大漢十三州,那就是隻有十三個最高的地方領導,即便不給兵權,單是署理民政的權力就已經大到了沒邊的地步,這肯定是不對的。

  虛弱州的存在,將十三州,變成三十州,這是必行之舉。要用更大量的官員,來分薄權力,不使某個人的權力過度集中,從而滋生不該有的野心,且有匹配的力量,那就不太好了。

  當然王言肯定是不怕的,別說十三州,就是三個州,手下只有三個掌握地方軍政的人,這三個人又能翻出什麼浪花呢?

  他考慮的是整體的安全,考慮的是中央與地方的和諧,避免哪個不長腦子的手下瘋了想篡位,以致無辜百姓遭災。

  地方官不能管民又治軍,有軍閥必有亂,有亂必亡國,這是歷代王朝用鮮血總結的經驗,但是後來還是會有這種事發生,因為主弱臣強。也或者是因為主比較強,自信過了頭。

  所以郭嘉對於王言的安排,就是過渡之舉。不過一定程度上,這也是開了個不好的頭。因為話是人說的,王言走了以後,這世界還運轉的話,他的子孫弱了下來,說不定就會有人進言,昔太祖取天下,使郭嘉為督軍,權領幷州事,今可再設督軍,總督數地,以解當今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