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八六一章 徐圖方為上策


                 李儒當然是有水平的,董卓有今天,他有很大的功勞。鴆殺少帝、何太后,結好黨人穩定局勢,西遷長安以避諸侯鋒芒。王允施連環計,李儒言說送貂蟬與呂布,董卓沒幹。要是同意了,未必那麼早死。

  要說他看破了連環計,那倒未必。只不過他知道呂布的重要,貂蟬只是一個漂亮女子,孰輕孰重不言自明。何況他還知道,貂蟬是王允送的。心有防備,故而諫言獻策,董卓不納,他也沒招。

  所以現在董卓話中之意,他把握的很明白。

  這也是兩百五十里路程之中,他早就想到的,所以現在他沒有猶豫,很直接的開口說話。

  「相國,張楊必定假意相投,然我等不能坐視。王賊若取雁門,則長安危矣。若取幷州下河東,一鼓作氣兵進三輔,其兵精善戰,亦有大將領軍,況王言武勇更甚呂布,若其親領大軍來攻,長安定然難擋。然我等形勢亦不安穩,長安必有大軍鎮壓以不生亂,無能掉兵阻擋王言。」

  說了一下問題的嚴重性,看著董卓不耐煩的樣子,李儒說起了解決辦法,「河內有張楊,雁門空虛,相國可命張楊死守雁門關,不與王言可乘之機。同時亦可牽制王言,迫其分兵防守,不敢全力攻幷州。

  幷州方面,相國可下詔涼州,加恩馬騰、韓遂,使其二人出兵相抗,合擊王言。如此四家相爭,互損生力,相國再遣兩萬兵馬,驅白波賊北上,我自固守,坐看虎鬥,尋機可收漁利啊。」

  張楊在河內,唯有讓出雁門關的防守,才能讓張楊出兵當保鏢。若是他們出兵,自守雁門關,那張楊倚仗壺關自守,跟張楊就沒什麼關係了。而現在放開雁門關,可以給張楊一片更大的地方。這種擴張,張楊必然不會放棄,而他自己壯大了,跟袁紹也必然生嫌隙。

  張楊之所以迫切的來信投靠,是因為據守壺關並不足夠,若是王言佔據雁門,兵進司隸,繞過長安一路直打河內,他就危險了。就算他認了袁紹做大哥,北邊還有王言呢,袁紹敢分兵,王言就敢南下,所以張楊根本沒有辦法。

  王言圖幷州,關聯的可不僅僅是幷州一地,而是繞著太行山畫個老大的圈,這一圈的人都在裡面呢,牽一髮動全身。

  他們對王言的攻擊沒有底,但對張楊還是有把握的。

  董卓眯縫著眼,思考了一會兒,哈哈大笑:「就依賢婿之謀,令胡軫領兵兩萬,開春拔營。下詔加恩之事,便由汝操持,速速發詔。時不待我,王言兵強,恐生變故。」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