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四章 差不多了

  除此之外,便是遼東的地盤又擴張了。相比起大宋的安定,遼東就沒有不打仗的時候,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如今又過一年,魯智深那裡已經不再掩飾,放縱金國打遼國修養,開始跟遼國動真格的。有著先前拿下的榆關,如今是在榆關內外,兩地開花。沿海地區,更是一直到錦州都打了下來。

  以前的動手都只能說是小打小鬧,主要原因是拿了地方守不住,沒有那麼多的人去治理,那就是飛地,拿了也沒用,還枉送士兵性命。如今經過幾年時間的培養,加上王言送出去的一些士子,算是能支撐開拓地盤了,這才開始大規模出兵。

  事實上現在這個時代,除了新起的勢頭正猛的金國,大宋、西夏還有遼國,就是比爛呢。最不堪的,當然是西夏,地方佔的不好,潛力太小。大宋在中間,雖然看著是比西夏強,但其實更不堪,畢竟佔著好地盤,潛力那麼大的,結果啥啥都不行。便是原本歷史上,遼國都被金國揍成那樣了,大宋興兵去打,還被人揍了滿頭包,實在差勁。

  不過如今形勢不一樣,遼東處於三國爭霸的時代,遼國被打壓的已經非常厲害了,現在是內憂外患左右難支。面對來自魯智深與金國的合力攻打,早都開始收縮勢力,在魯智深扼住了榆關這個北地咽喉之後,更是如此。他們幾乎放棄了整個南京道,也就是關內的同大宋接壤的那一大片土地。調集兵力護住析津府(北京)一帶,剩下的對大宋的防禦全線後退,調集兵力繞道北上支援北方的戰場。

  他們放棄的地方,是屬於華北平原北部,眾所周知,平原才是發展的好地帶,這裡是膏腴之地。不管是種地也好,還是商貿也罷,這邊的發展其實都不錯,畢竟與大宋相鄰麼,生產資料的交換,是非常帶動地區發展的。

  但是他們在戰場上被魯智深與金國合力猛幹,艱難抵擋,一個不好就是滅國。這個時候收縮防線,集中力量在關鍵地區,保住基本盤才是緊要的。尤其在魯智深佔領了榆關以後,他們對於南京道的掌控已經是大幅度下降,不放棄那就是拖累,這是當下最優的選擇。

  而放棄了這邊的大片土地,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讓魯智深南下,同大宋接壤。雖然遼國不是太看的上給他們交了幾十年歲幣的大宋,但好歹那也有幾十萬的兵力,好歹武備先進,便是打不過魯智深的軍隊,也能在邊境牽制住一部分主力部隊,如此他們的處境就能好許多。

  但在他們放棄了南京道的大片土地之後,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所料。大宋竟然只是試探著將防線推進到了豐南(唐山)一代,便沒有再繼續推進,也沒有跟魯智深的勢力發生衝突。反倒是魯智深的兵馬,追到了析津府附近,還是逮著打他們。

  大宋的慫超出了遼國的預料,他們不是不知道大宋精銳的西軍全都在跟西夏打仗,但即便如此,大宋的北軍也有二三十萬人,這些年嚴正軍紀,加強訓練,戰鬥力也提升了不少。就是如此多的兵力,竟然不敢北上打魯智深。

  他哪裡知道,撿了這個便宜,大宋君臣從上到下全都高興壞了。畢竟啥也沒幹,不費一兵一卒,就接收了數州之地。當此滅亡西夏之時,物資本就不要錢的砸,哪裡還會再起戰端,就現在這樣挺好。

  儘管遼國在撤軍之時,狠狠的搜刮了當地百姓,但是無所謂,大宋可能再打不起仗,可是救濟各地恢復民生,還是能做到的。待業的那些只有官階,沒職沒差遣的官員都樂死了,這一下就多了許多的位置,多好的事。

  在南京道這邊沒有達成原定的目標,遼國卻也沒什麼所謂,畢竟集中資源在幾個重要地帶,總比分散開來被人逐個擊破蠶食來的好。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魯智深的地盤,差不多就是後來的整個遼寧,再加上關內從唐山到北京的北部地區。最前沿的陣地,已經打到了遼國首府臨潢府(赤峰)。

  勢力、實力上,都已經是三方最強,就是以前稀缺的戰馬,隨著同遼金兩國的交戰繳獲,現在也已經有了成建制的騎兵。內部的農業、商業等等都比較繁榮,基建事業從來沒停,也叫兵強馬壯了。剩下的只慢慢發展,平衡好遼國與金國,慢慢蠶食,再有個三五年,來一場大戰,就可以一統北方。

  除了這些重要的事,還有一個不出意外的並不重要的事。

  梁山沒了。

  宋江等梁山人馬還是沒有逃過原本的命運,打完王虎打田慶,打完田慶打方臘,打完方臘上西天。即便沒有了蔡京、高球、童貫,他們也還是死了。

  還是那句話,趙佶記仇。梁山人馬太猖狂,跑到汴京大鬧一場,壞了他的興致,這就是梁山人馬該死的理由。所以還是在梁山人馬折損過半的平了方臘、得了封賞、交了兵權去地方當官之後,被賜了下毒的御酒弄死了。

  宋江這個好哥哥還是帶走了李逵這個好弟弟,吳用、花容兩人也是如同原本那般殉葬。或許到死的時候,宋江才明白走錯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