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二章 向死而生


                 西北的狂風肆虐,塵沙飛揚,一隊二百餘騎的輕甲騎兵隊伍吃著灰。

  馬兒輕快的倒騰著蹄子,顛顛的小跑著前進。隊伍後邊,還有人趕著一百餘匹無人騎乘的空馬,裹挾著一起隨著隊伍行進。

  為首一人所乘的馬格外高大,膘肥體壯,在這一行中格外突出。他的盔甲也與旁人不同,麒麟抱肚,暗金護臂,鳳翅兜鍪,披膊上繫著暗紅色披風。披風上顏色不一,有的暗紅,有的明紅,不難看出,原是鮮紅一色,只是為血與灰塵染深了。

  他一手抬起,扶著肩上扛著的丈八馬朔,腰間短刀,馬上拴著的長馬刀,甲葉隨著起伏翕動,發著鎧甲特有的聲音,那大紅披風,隨著狂風起舞翻飛。後面的騎士們有樣學樣,學著帶頭大哥吊兒郎當的從容,沒有人說話,只有馬蹄與風。

  暮然間,遠方的天際間,一朵煙花騰空炸響。

  王言沒有說話,在他身後的一人掏出火摺子,在馬兜中掏出一個管狀物體,點燃引信,對空高舉。不過片刻便是一聲炸響,一束更大的煙花在天空炸開。

  抬頭看了眼那煙火,王言勐的一夾馬腹,戰馬提速,向著目的方向而去。後邊的人自動分出一百人跟隨,剩餘的,則是護著隊伍中的宦官、文官,仍然按照原本的速度前進。

  隨著馬兒的狂飆,過程中不斷的有百人隊加入到王言的隊伍中來,熟練的控制著距離,擺好了衝鋒的陣勢。在高速奔跑了一刻鐘以後,王言身後已經聚集了兩千餘騎,浩浩蕩蕩。

  隊伍衝勢不停,在跑上了一個還算高土丘之後,王言勒馬停下。

  眼前是一片大大的開闊地,一對三百餘騎的隊伍正向著他們這邊亡命狂奔,其後是上千騎兵放著箭追趕。更遠處,則是有一小股一小股的百人隊,合併成上千人的隊伍,在四面八方匯聚而來。

  那追趕的上千騎兵,看到土坡上出現的漫山騎兵隊伍,也停下了追殺的腳步,二話不說,前軍變後軍,轉頭就要跑。

  王言搖了搖頭,就不長記性,百無聊賴的揮了揮手,身邊的騎士們二話不說,扛在肩上的長槍豎起夾在腋下,一手提著韁繩,哈的一聲夾緊馬腹,嗷嗷叫著衝了下去。

  這裡是西夏北部,屬於西夏腹地。不過西夏地圖不好,多數地方並不富裕,人口也不過三百萬左右,多是集中在與宋、遼接壤的地方,大城市都在那裡。但是旁的地方也不是沒有人,都是種地放牧的。這兩項,那可都是支柱產業。他乾的,就是破壞生態的活。看著牛羊就是殺,能趕的馬就趕著走,有農田進去就是一頓踩。

  西夏人口組成複雜,有漢人,党項人,回鶻人,還有些蒙古人等等。不過沒有打下來的地方的人民,那就不是人民。被餓死,被砍死,跟他關係不大。

  再說西夏是全民皆兵,叫個成年男丁就能舞刀弄槍,不弄死他們也不行。不過也沒有枉殺,只要是拿著武器的,不管男女老幼全部砍了,不拿武器的不動。不過這條實行的不好,因為他們在西夏的領土上殺一年了,總是有人拿起武器反抗。後來抓人詢問才知道,是他們被壞了名聲,說他們到哪裡都是殺。這激起了人們的反抗之心,畢竟怎麼都是死,不如狠狠的反抗,死也咬口肉下來。

  當然,是那麼說沒錯,但是能活著沒有想死的。他們都搬家南下,成了難民,積聚在各處大城池之外,小城池沒有安全感。

  這也是王言有意控制的,他來此兩個目的,一是練兵,二是尋找戰機全滅西夏。所以剛來時,變在西夏大成外放馬屠戮,破壞農田,而後誘著西夏追兵在他們的地盤到處跑,到處破壞。有意識的驅趕著西夏百姓南下,增加大城市的負擔。同時大宋關閉榷場,不與其通商,陳兵四十萬,厲兵秣馬,磨刀霍霍。使其不敢大部隊追擊圍剿騎兵,只能小規模出兵阻擊。

  但這是毫無用處的,王言最不怕的就是打游擊。那努爾哈赤、皇太極,就是前車之鑑。

  復北軍滿編五萬,當然是不可能滿編的,沒那麼多合格的馬,也沒有那麼多的合格士兵,便是騎兵裝備還是國庫出資,王言的工廠接活,在監督之下流水打造的呢,若不然兩年時間,想武裝四萬騎兵,還是按照他製造的武備列裝,基本不可能。所以受此影響,全軍只有四萬兩千餘人。

  而這其中,又有六千重騎兵,這是不能野戰遊擊的。畢竟六千重騎的裝備,就要上千輛馬車拖著,哪裡能來去如風到處跑。

  萬物相生相剋,重甲陌刀兵可以對抗騎兵,但是對抗重裝騎兵那就難了。而重裝騎兵,同輕騎兵對沖,那也是砍瓜切菜。但是受限於裝備重量,馬匹體力,不持久,所以難以應付騎兵風箏,因為攆不上。若是能攆上,那當然一槍一個的屠殺。所以六千重騎兵,在前線戰場牽制待敵,同時負責接應王言等人。畢竟西夏也有幾十萬軍隊的,真乾急眼了,也得有條退路。六千重騎兵,就是人山都能捅個窟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