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四一章 壞了,我成豬了

  “臣只是鄉間野小子,能有一雙脫俗的眉眼已是滔天之幸,怎敢妄求更多。這小子也是個會生的,承了官家的天顏。”

  “又拍馬屁。”趙佶搖頭一笑:“這次玉盤迴京多呆些日子吧,朕看這孩子喜歡。”

  趙玉盤迴話道:“爹爹,本就打算過了伏再回的。”

  “好,那就好。去吧,帶著小東西給你娘娘看看,她也盼著呢。”趙佶把孩子遞給玉盤,讓她帶著孩子離開。剛進宮就到這了,還沒去別的地方呢。

  “子言吶,復北軍已練兩年,何時能戰啊?”

  “官家想要開始北伐?”

  “是啊,一天不行動,朕這心裡就一天不爽利。前日皇城司來報,那魯智深同遼國合力,前後夾擊,於宜州(義縣)一帶大戰,大破完顏阿骨打五萬兵馬,斬首四千,俘虜八千。戰後,魯智深派兵渡海,直取榆關(山海關)、菊花島(覺華島)。佔據地利,分割遼國中京、南京兩道,兼海運之利,物資補給均能由蘇州發船給養,孤城亦能守。他們還佔了錦州,遼國不敢興兵強攻,只能由其扼住咽喉。此實乃北伐之良機,復我幽雲十六州指日可待。”

  這個消息,王言當然知道,而且還要遠遠先於趙佶,畢竟是他謀劃的麼。趙佶說的對,他站了榆關,奪了菊花島,就是為了分割遼國勢力。南邊的歸南邊,北邊的歸北邊。天下第一雄關不是白叫的,那裡的地形決定了其重要性。遼國資源往來,必定要走榆關。現在他直接偷襲給佔了,遼國再想要調派物資,那就得繞遠路。加上現在遼國內憂外患一樣不少,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

  而若是遼國真動手打他,錦州距離榆關並不遠,那裡是他的橋頭堡。想要奪回榆關,必須起重兵,那就勢必從其他地方調派。一調動,就容易亂,容易出岔子,哪裡虛他就打哪裡。而且也可以跟著金國一起合夥,在前線施壓,這就是要命的了。

  要說遼、金兩國合兵打他,這個可能有,但是極小。

  一來,現在明面上,他還是最弱的一方,左右逢源騎牆求存。

  二來,還是他的生意大,遼金兩國貴族等等都有往來,牽涉不小。而且金國為了打仗,民生髮展非常差,說不好聽的,金國打仗的物資,除了繳獲遼國的,便是他賣過去的。拿著我賣的物資打我,打成了行,沒打成,那對金國來說也是滅頂之災。

  三來,遼、金、魯智深三家,爾虞我詐也有許多年了,信任是一個大問題。遼金兩國合兵打魯智深,萬一轉而魯智深連遼攻金或者連金擊遼怎麼辦?誰敢保證不會發生。

  這些的基礎,是實力。雖然看著弱,但是遼金兩國,都同魯智深單挑過,被揍了滿頭包,是個硬骨頭。所以無大半把握,即使恨的牙癢癢,也得憋著。

  打到現在已有五年時間,他的兵越打越強。這是他的訓練夠用,最重要,是他後勤強大。兵甲吃喝不提,還有隨軍的軍醫聽用,甚至他都弄出了青黴素。冷兵器對決,直接死在戰場上的終究是少數,多數都是治療不好病死的。他的兵甲武備材料上佔優,已經很好的保護了士兵,而受傷的那些,有青黴素消炎,還有酒精消毒,軍中有衛生管理條例,吃喝有保障,最大限度的救治了傷患。

  由此而來的,那自然是一批又一批的百戰老兵。越打仗,這樣的老兵就越多,那就越強。遼金兩國,一個內部禍亂,一個不養民生,何能與他爭雄。

  但到了趙佶這裡,這小子就是沒逼數了。同西夏打了四年,都差點兒把自己打崩了。如今才休息兩年多,就想著打更勐的遼國?做什麼春秋大夢呢。

  而且說起來,這兩年多也並沒有真的與民生息,該咋禍害還是咋禍害。不過是不打仗,開支少了許多罷了。若再起戰端,文武官員上下其手,哪裡那麼好打。再說原本歷史上,大宋又不是沒對遼國用兵,不還是讓人家揍的滿頭大包麼。

  這些年,他送的錢怎麼也有上千萬貫了,滿足趙佶花費,支援一部分修園子的款項,其實還不錯的。但現在官場不淨,政令不仁,稅賦貧加,軍隊懈怠等等,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妥善解決,甚至愈演愈烈。這種情況下,想要北伐,是找死。

  沉吟片刻,王言道:“官家,容臣說說臣的想法。”

  “就是問你呢,說。”

  “是,官家。現今遼東三方爭雄,相持不下。弱我大宋興兵北伐,便是打破了現在三方相持之局面。到時那魯智深同金國聯手滅了遼國,也是指日可待。待那時,魯智深同金國勢均力敵,又與我大宋接壤,我大宋的富裕,天下皆知。他們奈何不得對方,定然寇我大宋邊關。官家也知那雙方實力,若在滅了遼國,只怕更上一層樓。以我大宋之兵,應付一方可以,應付兩方那就難了啊。”

  不等趙佶找理由,王言繼續說道:“官家,民間對於蔡京、高求二人,怨言頗多。就是因為他們只管自己,不管百姓的死活,頻繁加稅,禍國亂民的政令頻出,為苛政所害者不知凡幾。臣聽聞,江南有‘不舉子’的情況,便是初生的嬰孩不養育,直接溺死,就是養不活,擔不起稅。這還只是其中之一項,還有其他的侵佔田產,使流民賣兒賣女等事,民生維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