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三四章 發展

  他知道,在王言開口的那一刻,他去西軍賣命就成了既定的事實。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他不去不行的。一來他家生意攀著王家的買賣賺了許多。二來他先前的管家與妻子私通一事,是為王言點破,算是救他一命。三來以王言今時今日的地位,既然已經開口了,還有他拒絕的餘地?

  “只要你為國效力,哪裡有許多吩咐?放心吧員外,只要你去的時候,帶上幾個我的人到手下,安排他們做個什長就好。你知道的,我手下的那些弟兄,都是好手,亦能幫你許多。”王言搖頭站起身:“好了,員外,這事兒就這麼定了,稍候我便上書今上舉薦你這河北玉麒麟。現在,咱們去吃酒,當我為員外壯行。”

  盧俊義拱手起身:“敢不從命。”

  王言盛情款待了盧俊義以及隨行的燕青等人,留著住了一晚之後,盧俊義一行便快馬回了大名府。而與此同時,他給趙佶的上書也差人送往汴京。

  之所以讓盧俊義前去,也是這小子實力還夠用,要比董平強的。現在對西夏的戰事,雖然打的也挺不容易,但整體向好,優勢在我。即便想要滅亡西夏不易,但打贏沒問題,畢竟本就給完西夏打乞和了,沒道理現在連那都不如。所以不管怎麼說,盧俊義只要參與過這場戰爭,那就有能有功勞。更何況他本就勇武,功勞不會小的。

  當然盧俊義都是其次,主要的是他安排在盧俊義麾下的那些人,也能借這一仗有功勞,他在幫著使使勁,便能升任中下層軍官,藉此掌控更多的底層士兵。

  畢竟大宋對於高級武將的防範在那裡,位置高了反倒惹人注意,為數眾多的中下層軍官才是軍中主力。所以掌控住這些人,才是主要的。

  不過相比起高級將領,中下層軍官的數目太多了些,保密工作當然是重中之重。派出去的都是經過專培訓的,入了軍中,再由他們發展結交,他肯定是不會直接管那麼多人,也管不過來。而且這些人也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事。畢竟現在看來,大宋還有王朝氣象,哪裡會想著要造反,也不過是擴張一下影響力罷了。哪裡都有自己的人,這才好做事麼。

  打仗對於國家的負擔是非常大的,糧草物資的運送,拉一車過去得沒半車。這是運輸人吃馬嚼的損耗,還有負責後勤供應的文武官員上下其手的結果。路好走是架車拉,不好走那可就是要人背,運力並不大。前方打仗的有十萬,後邊送東西的搞不好就得十五萬,甚至二十萬。

  而且那些糧草物資,都是國家的積累,換到現在的趙佶當國,那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但即使這樣,前線將士的日子也不好過,非常艱難。

  大宋確實有錢,但是三冗的問題在那裡,往正經地方用的錢並不多。

  現在外部用兵,內部就要加大力度搜刮,逼的百姓沒活路。要說趙佶少花點兒,或者不花,修了這麼多年的園子停一停,其實也能緩解不少。但是趙佶一代聖主,富有四海,哪裡能窮到他這個皇帝頭上呢。所以,民不聊生。

  本來王言以為,梁山的發展因他的存在會有些困難。但他終究沒有在這個時代生活過,即便到了陽穀縣就能有活幹,但是他的吸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活不下去的太多了。他就是組織人手,一船一船的往北送,都送不過來。所以梁山的發展,似乎也沒差到哪裡去,每天都有拖家帶口的上山去。

  說來這也有他的關係,現在對西夏的用兵力度是比歷史強的,所以搜刮的力度當然更甚。要說還是領導的問題,趙佶好大喜功,覺得他給的主意不錯,未必不能成,但卻不想要二十年,他想壓縮時間,儘早完成如此偉業。畢竟一旦滅了西夏、遼國、金國,南方的大理也不是什麼問題,如此開疆拓土之功,那真的可以千古一帝了,怎按耐的住。

  不過縱使梁山再發展,不改變路線,不經營地盤,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成不了什麼大氣候。他們還是按照既定的軌跡發展著,經歷著一個個事件,救柴進,破連環馬,三山聚義打青州,曾頭市晁蓋中箭等等。

  雖然沒有了盧俊義、武松、魯智深、楊志、扈三娘、董平,但是對於那些事件並沒有什麼影響。二龍山原本就有主,後來也有人上去。晁蓋是必死的,他們也不必非找盧俊義不可。事實上便是不找,那曾頭市也能破,哪裡有吳用說的什麼非盧俊義不可。至於後續的其他事件,自然也無問題,宋江當然排第一。大聚義之時,總也夠了一百零八號的。畢竟那麼多人,並非只原本那些人有名號,不是缺了盧俊義等人就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