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一二章 只能有一個大官人


                 輕柔的涼風拂過面頰,清涼自體外滲透,由心中發散。

  王言身體緊繃,睜開雙眼,用銳利的眼神環視四周,觀察著此刻所在。

  天上陽光和煦,是初升的朝陽。面前,是丈許的青黑高牆,下邊,還有幾個草團箭靶。身旁是一古意涼亭,其下立著兵器架,馬槊、紅櫻槍、半月戟、丈八長矛、朴刀以及一柄陌刀,此外,還有幾柄常規刀劍,沒有槍頭的槍桿子。兵器具是寒光凜冽,一看便知好兵刃。

  再看身處的百餘平的大片空曠土地,不難得知,此地乃是一演武場。

  西側,是飛簷青瓦的大房子,透過雙開的大門,在幽深之後是另一大片光亮,地方應該不小。門檻上,坐著一個扎著童子髻的青衣小廝,無聊的撐著下巴,一會兒看看天,一會瞅瞅地。

  在看自己,一身勁裝短打,黑色布鞋,長長的頭髮上束成髻,戴著青色的幞頭固定頭髮,避免動作太大而披散開來,正是練武裝扮。

  確認所在安全,王言開始接收活爹這一次給他安排的身份。

  王言,十八歲,家住京東西路-東平府-鄆州-陽穀縣外西十里的王家莊,從小喜歡練武,讀書也略有興趣,不過武沒從軍,文是個秀才,之前府試不第。

  父母三年前雙雙病故,留下上千畝土地,還有身處的這個大宅子,以及陽穀縣中的酒肆、藥鋪、布店,貨通南北的一個商隊,加上王家莊幾十家賒欠的各種欠條。經過一番折騰,徹底的掌控了偌大的家業。

  同時深受鄉鄰愛戴,現任王家莊的保正,總管戶口治安、訓練壯勇之事。當然,正常來說他的稱呼應該是叫大保長,這是王安石變法改的制,五十戶設大保長。王家莊正是五十一戶人家,三百多人,還算大的村子。只不過是隨著時間演變,默認的才叫保正。正經的保正,那是管著兩千多人的。他這個,就是個村長。

  至於他為什麼受鄉鄰愛戴,當然是因為這王家莊的地多數都是他的,剩下的那些人持有的土地並不多,除了外出務工的,王家莊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他的佃戶。這許多土地,按照活爹的說法,就是遇到災年啊,或者誰家遇到事過不去了,一點點的收購過來的,這也是地主正常的積累手段。

  他這也算是個好地主,地租收的不高,去除了各種的賦稅之後,王家莊人的日子也還過的去。實在揭不開鍋,到了王保正家裡,也能受些接濟,或者是借些錢糧。所以在陽穀縣一代,他是有口皆碑的王大官人。

  現在的時間是政和元年初夏,也就是公元1111年,坐龍椅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趙佶。而這個時間,距離靖康年,也只有十五年。

  這上來就是個還可以的地主,算是活爹標配了,省了他初期的積累,照顧他這個好大兒。當然原因大致還是那樣,就是他真的放開手腳施展,要達到現在的家業,並不會很費力,不如一步到位直接點兒,活爹從來很直接……

  瞭解了一下自己的信息後,王言去到兵器架上,拿了那一柄帶著紅纓的長槍,在這自家院裡的演武場上練了起來。這兵器,都是花了不少錢,出自應天府那邊的匠人精心打製而成。

  兵器,手足之延伸,是以常見兵器他都能耍的很好。

  不過說實在的,他這武器在自家耍耍,沒有人追究也就是了,要真的追究起來,抓起來揍一頓,再關個三五年,一點兒問題都沒有。更別說電視中演的那般,一幫人提著武器大鳴大放的在街上招搖,有一個算一個,誰都別想好。

  畢竟老趙為了趙家的江山都自廢武功了,更別說手持利刃的危險分子了。在這會兒當街持械,同比在現代當街拿槍比比劃劃,基本沒什麼不一樣。不過人家的故事就那樣,現在這也算合理化了。

  一邊練著武,王言一邊分心想著此次怎麼做事。

  還有十五年就是靖康,這個時間,如果要是科舉做官的話,基本上來不及。他再能逢迎,想要十五年掌大權,也費勁。朝堂上一票大佬,還有新舊兩黨之爭,想借官身影響國策,調動資源,並不是易事。更不要說後世皆知的三冗兩積弊病,那麼多的空頭官等著排位呢,競爭的厲害,他得多能舔才能上位,耗費過多精力並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