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三七三章 要好看的


                 光字片由仁義禮智信五條街組成,整體呈發散式排列。五條街匯聚一箇中心,向四方延伸,整個的佔地不小。

  而在五條街交匯的地方,是一個小廣場,百貨商店、郵局、銀行、派出所等等都有,算是光字片的商業中心,衛生所也在這裡。

  衛生所面積挺大,開門一進去,就能聞到消毒水以及其中爐子燒煤的煙火味。整體分作四區,一是擺著七八張白色單人床,以供病人吊瓶休息。一是貨櫃上陳列的各種常用西藥,還有佔據一面牆的中藥櫃子。王言對這些東西還是比較熟的,中醫涉及到傳承,傳承涉及到年代,那中藥櫃子一看就是有年頭的。

  還有一個區域,就是擺著兩張桌子,那是給人看病的時候坐診所用。至於最後一個區域,就是一個小房間,堆放著一些雜物、藥品,以及成箱的葡萄糖等配置吊瓶所需的東西。

  屋子的中間,就是那個取暖的爐子,連接的鐵皮管吊在房樑上,一直延伸到窗外開的口子,是將爐子的煙氣排到外面。爐子中的火燒的賊旺,上面坐著大水壺,升騰著熱氣。這煤是公家的,所以冬天的時候,沒命的燒。

  他兒時在村裡上學的時候,也是這麼取暖的。學生們揹著松樹塔以及松樹枝什麼的引火,學校採購煤炭。挺大個屋,沒有暖氣片,只是一個小爐子,取暖效果可想而知。俗話說的好,苦心志,勞筋骨,能成大事。他小時候也沒逃課,那手腳都凍的生瘡,也沒他媽的學出什麼樣來……

  “來的這麼早啊,張姐。”

  王言笑呵呵的看向坐在爐子邊的一個套著白大卦,雙手攏在袖子中,黑髮盤起,有些胖乎的中年女人。她叫張麗,有兩女一兒,丈夫跟周志剛一樣支援三線建設,孩子由公婆幫著帶,生活也不是那麼容易。

  “你姐夫過年沒回來,我那兩個小叔子倒是帶著老婆孩子回來了,你也知道,家裡就那麼大的地方,待著鬧心,這不早來了圖個清淨麼。”

  王言搖頭一笑:“你是有熱鬧不待見,弟弟我是想熱鬧,熱鬧不上啊。”

  “你不是跟老周家過呢嗎?他們家沒人回來啊?”

  “沒有,就我們娘仨,冷清的很。”

  “哎,小言,那老周家那個老二,就跑貴州找詩人那個,怎麼樣了?”

  這事不是秘密,好幾年了,光字片的人都知道光字片第一美跑到貴州奔詩人了。不過雖然他才過來,但是系統填補的身份空白中,原本李素華因為女兒哭壞的眼睛,被他給治了,現在眼神不錯。

  “不清楚,不過我大姨夫這個年是在那邊過的,應該挺好的。”

  這婦女八卦的很,主要也是一天沒別的事,就是家長裡短,不是自己家的,就是別人家的。王言笑呵呵的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著,基本上是聽她把過年這幾天,整個光字片的事說了個遍。

  整個衛生所一共四個人,王言還有另一個三十多的男人看病,兩個大姐打針。就他們四個,負責整個光字片所有人的健康,一天天還是挺忙的。當然,病人自己心裡有桿秤,什麼病到衛生所,什麼病到醫院,怎麼著挺挺就算了,又怎麼著就不治了。

  現在還沒有行醫資格證的說法,當下華夏的基層醫療,靠的正是眾多半吊子的赤腳醫生撐起來的的。一般情況,其實兩個充作護士的大姐,也是打針開藥的。

  在張麗的絮絮叨叨中,一天的工作開始。整個光字片那麼多人,又是過年時候,按照統計概率來講,這一天天的也不可能得閒。因為過年的人口流動,是流感高發期,孩子抵抗力也差,不少父母抱著孩子過來問診。還有過年放鞭炮,小孩子魯莽,被炮崩兩下也是在所難免。其他的,有一些需要長期病號的老人,在大醫院開了藥,回到這邊也由他們負責打。

  一般處理傷口的還好,消消毒,裹上紗布也就是了,最主要的是還有不少人要吊瓶的。現在天這麼冷,儘管衛生所的爐子燒的旺,但是空間大,熱意不足,在這地方打針遭罪,不少都選擇回家的。離的近的,在診所打完,自有親人扶著回到家中躺炕頭吊著。遠的就不行了,因為涉及到天氣,再加上滾針的幾率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他和張麗就得蹬自行車跟著過去,到他們家裡給打上。

  其實他是鼓勵喝中藥的,畢竟回家煮一煮,兩天就好了,而且他還順帶著給祛了別的病灶,簡單調理了一下。但是多數人並不喝,一來煮藥費勁,二來過年的時候,沒出正月,家裡家外搞的都是藥味,不好。所以也就那麼地了,只是在發現有大病傾向的時候預告囑咐一下,讓他們去市立醫院檢查檢查,盡了本分就算。

  畢竟他現在是治療頭疼腦熱的小能手,但對於一些大病,疑難病症,還沒有拿的出手的戰績。他得‘開竅’,得醫術大進,才能將他‘王老中醫’的名頭亮出去,才能讓人相信他的水平。

  現在的人,並不比以後的人健康多少。不過是以後的人是因為物質豐沛搞出來的,現在的人是因為物質匱乏搞出來的。真的說起來,從古至今,大多數人都沒有真正無病無災的健康過。

  午飯吃的是一早李素華給帶的大餅子跟昨天周秉昆他們聚會的剩菜,又跟張麗那蹭了幾口人家過年的伙食,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

  他們正經的工作時間是早八晚五,但又沒人管,到了四點多的時候,出去打針歸來的張麗收拾收拾直接走人回家。那一家子人呢,怎麼說她也是當家的,得回去招呼。

  王言是愛崗敬業的……所以張麗走了沒一會兒,他也閃人離開。主要他們這個職業特殊,光字片又都是他們,沒急病的人家也不著急,有急病的大半夜就會來找他們。所有早走晚走的,也就那麼回事。

  “回來啦,小言。秉昆,別哼唧了,洗手吃飯。”聽到開門的動靜,李素華來到外屋,招呼王言進屋上炕,而後一趟一趟的將早都做好,在大鍋中熥著的保溫的飯菜端到屋子裡的炕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