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三五二章 拿下


                 “老闆,今天的涼茶是什麼口味的?”

  忙碌的小吃攤前,熟悉的食客嚷嚷著問。

  “清涼茉莉香,你最愛喝的。”

  “來一碗!”

  這麼問,如此回答,是隻有從龍騰茶飲進貨的攤子才會有的對話。因為龍騰茶飲的涼茶分口味,除了不同的茶味,還有果味的。功效不盡相同,口味變化多樣,常喝常新,才是龍騰茶飲壓制其他持有百年傳承的同類公司,佔據大部分市場的關鍵。

  “昨天龍騰的人給我們送了一批新產品,說是叫罐裝涼茶,要不要來一個嚐嚐?吶,在這裡,你看看吧。”攤子老闆指著一邊五顏六色堆在一起的幾罐涼茶。

  食客上前拿起一罐涼茶看了起來,只見一條隱於霧中、若隱若現的五爪金龍繞著瓶身上下環繞一週。龍頭的一側,上方只一方印章大小的紅色方塊中,龍飛鳳舞的寫著‘龍騰’的繁體黑字,沒有規矩的正好處在方塊中,撇那點什麼的都少許的探出了邊界,看起來飽滿圓潤,並不突兀。在其旁邊,是寫在茉莉花上,同樣龍飛鳳舞,卻比龍騰二字大了許多的‘清涼·茉莉’。另一側龍身處的下半部分,是印刷出來的正楷字,寫有配料、出場地、保質期以及功效等等。

  上邊有一個拉環,稍稍用力,因著裡面滿是涼茶的關係,雖按壓不動,卻也能感知到觸感不是非常硬,還是稍稍的向內凹了些許的。整體看起來,除了金龍有些扎眼,倒也還算不錯。最關鍵的是這食客也是第一次見,看著非常的新奇。

  其實這包裝在這個年代來說是沒有問題的,金色還沒淪落到‘土’的地步,在這會兒那叫新穎,叫有新意。加上第一次面世的易拉罐,對於人們不說衝擊,但有吸引力也是實打實的。

  又連續的拿了幾個不同味道的看了一下,他拿起那個‘清涼·茉莉’對著老闆晃了晃:“這個是拉開上面的環就能喝了?多少錢一罐?”

  “是,很簡單的,一拉就開。價格是兩毛一罐,來一個?”

  “兩毛?這麼貴?一大碗現煮的才一毛,這個一看就沒有一碗多,要兩毛?”

  老闆耐心的解釋:“這是新品嘛,只有龍騰供貨的,獨家生意。今天港九所有的攤子都在賣,用他們的話說是統一零售價,哪裡都是兩毛啊。你看那樣子就不便宜,成本很高的。而且啊,那個罐子是鋁的,龍騰的人說了,到時候可以賣給那些收破爛的,一分一個,他們回頭還是要重複利用的。所以貴是貴了點,但是真沒賺多少錢。”

  “那就來一罐吧,嚐嚐新鮮。”

  這種場景發生在港島大大小小的地方,人們新奇的把玩著一手可握的易拉罐,試探著‘呲’的一聲拉開拉環,試探著喝了一口細細品嚐,感受同大鍋現煮的差距……

  王言同白月嫦在北區的廠房中,看著工人們忙活工作,看著經過一道道工序,最後成箱包裝的一件件涼茶。

  外面的情況怎麼樣,他不知道,其實也沒什麼必要知道。因為他出廠一毛六一罐,港九大大小小的攤子都是先付過錢的,生產了一個月的貨全部都賣給了那些攤主。至於說市場的反饋到底怎麼樣,回頭看訂貨的數目有多少就知道了。

  其實這種罐裝的涼茶在港島應該有些市場,但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畢竟人家有現煮的麼,便宜、量大,相比起來,罐裝涼茶就不佔優勢。只能是靠著冰鎮、裝比、新時尚,受一些白領、年輕人的喜愛。

  更大的市場還是在周邊的泛華夏文化圈,日韓東南亞一些國家。事實上就是港島人都喝他的涼茶也沒多少錢,畢竟人口在那呢,上限也在那,還是要開拓外部市場才是正理。不過那些卻也不著急,畢竟他的生產能力太差,可能港島都還供應不上。

  現在主要還是製造生產設備,一方面是擴充生產線,另一方面也是高價出售。至於說別人進購了生產設備,率先搶佔市場,少了先發優勢,那也只能算了。畢竟他攤子鋪的小,玩兒不開。總不能不賣設備,不授權專利,得罪的人多不說,這個生產設備的技術難度也沒多高,有錢不能不賺。

  而且要擴大生產,有一個關鍵且致命的一點,那就是淡水資源。說不好聽的,港島本地人喝的水都不是那麼十分的很夠,現在他大規模的生產涼茶,以後要飲料、啤酒等等,還要往外出口,那是多大的用量?靠港九的水塘可不夠。不是不夠他生產,是不夠普通市民日常用水,那就造孽了。

  港府也不是二傻子,他們也不會容許那種情況發生。水是生活所必需,出了差池沒有動亂才怪了。歷史上在六三年,港島九個月沒下雨,蓄水的水塘都要乾了,那會兒的形式就非常的危急存亡。還是國內引水救援,使得港島民眾免於因淡水急缺而陷入‘水戰’之中。

  而後順理成章的有了東深供水工程,為了解決沿途以及港島的用水問題。當然,那也不是免費的,需要港府花錢購買。搭建管道,修建水利工程那是耗資極大的,收錢自然也是正常,涉及不到什麼大陸與港島平民的關係什麼的。畢竟在城裡用自來水也要交稅費的,完全是個成本的問題。

  他是工業用水,還是大量,涉及到兩個政府,不是小事,正經的外交大事。所以為了解決用水問題,他已經跟港府以及國內的人取得了聯繫,希望開放水交易。

  這是必須的,最近幾年港島各種工業發展,用水量一年更比一年強,現在還有了他這麼一個用水大戶,港府也沒道理阻攔。合作已經敲定,跟他就沒什麼關係了,現在由港府跟國內商談具體細節。待他們談完之後,以後的用水會從港府手裡買,港府再跟國內結算,當中間商賺差價。

  不過好處也是有的,平民用水的以後也會方便許多。

  他在這裡也沒發揮什麼重要作用,就是提出了這個建議,聯繫了國內的人,剩下的都是港府考量之後做的決定。當然,最近新界這邊成片起來的工廠也是一個原因……是華探長們的功勞。

  現在的華人警員感覺很幸福,真的很幸福。他們的家裡也不全是沒有工作的,但是考慮到華探長們的工廠全部都是港島最高標準,所以即使是有工作的,也辭了職跑到華探長們的工廠去做工。

  經過這兩個月的時間,他們的生活都有了明顯的改善。畢竟以前他們是家中主力,基本都是靠他們養活的。現在不然,做警察的工資並沒有比工廠做工的工資高太多,一家人的生活質量肉眼可見的提升。

  受此影響,王言跟黃竹坑警校的那個叫高樸的教官通電話的時候,聽他說報名警察的人更多了。本來工資就不低,能撈外快、收黑錢,現在甚至給家人安排工作,還是全港最高標準的工資。這是一人做警察,全家都沾光,那能不踴躍麼。是以本就多的報名做警察的人,更是爆發了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