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2021·10·1,百萬字

  這些人的下場不用想,肯定就幹到死的命。

  王言打算讓這些人修一條與瀋陽相連的,一直通到外興安嶺、東西伯利亞的雙向八車道水泥路……

  三個月的時間,王言的軍隊把整個東北地區都翻了一遍,那麼比後金大有不如,被按著揍的朝鮮就更輕鬆了。

  只不過因為朝鮮國王沒有求死的意志,王言準其帶著一部分的錢財到了瀋陽作為平民生活。優待是不用想的,沒整死他都好不錯了。

  同樣的,女人官配,男人全部跟後金的那些苦役作伴。

  拿下了這兩地之後,後方集中在遼東一帶之前已經選好的平民,直接北上。趁著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過去先建廠蓋房子,隨後翻地,明年在這黑土地上直接種地屯田。

  一千多萬的人口,聽起來很多,但分到整片大草原,以及整個東北地區,那也沒有多少了。想要靠著這些人口,讓東北以及草原熱鬧起來,怎麼也得三代人。

  王言是非常鼓勵生育的,儘管他規定了十七結婚,十八生育,但他是不限制生多少的。玩兒命的生孩子就對了,就沒有養不起這一說。王言有的是錢,畢竟那玩意兒都是他自己印的,資源之前多是靠自己生產,但自從再他能下海之後,出去搶劫所得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到現在為止,制約他發展的,就是人口,再無其他。

  糧食除了自己種地之外,從占城一代進口也是一項。倒也不能說是進口,畢竟那裡被他打下了一大塊地方,抓捕當地人玩命的種地,算是左手倒右手。加上草原上的牛羊,家養的小豬,一年比一年多,還有河魚海鮮等等補充,所以糧食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甚至他要把數不盡的糧食都餵豬、釀酒,才能不浪費。

  以後等他發展發展,再爆爆兵,打到莫臥兒帝國,也就是現在阿三的地盤,奴役了那裡懶散的浪費土地浪費生命的一群懶鬼,加上他一直優中選優的培育良種,那糧食就更不愁了。算上自己種的,算上別的地方種的,他是可以實現全民吃飽飯的。

  甚至他地盤太大,已經可以把水土流失、地力下降的地區退耕還林、休養生息,除駐軍佔地之外,其他人口直接大遷移到地力好,糧食產量高的地方……

  …………

  雖然是人都知道王言早晚會一統北方,但當這一天真的來臨之時,還是忍不住的震一下子。

  隨著王言滅後金,滅朝鮮,徹底統一北方的消息傳播開來,震動了整個大明的所有勢力。

  所有人都知道雄踞北方的王言不可忽視,但關內的所有人都沒有同王言較量過,或許也會不免的對王言有些不以為然。畢竟真要那麼牛比,怎麼不早入關打中原呢?

  雖然輕視王言,但怎麼說也是統一整個北方的霸主,各路起義軍也難免的會擔憂一下子。所以幹大明的攻勢更猛了,不論怎麼說,高低要先把大明幹倒。反正王言剛剛統一,消化吸收還要一段時間,短期內不可能直接入關南下。

  朱由檢不同於那些沒有逼數的農民軍,他是知道王言怎麼事兒的。雖然以前的十多年時間雙發友好發展,但現在王言已經統一北方了,誰知道他會不會入關啊?沒有人敢賭。

  心想要把之前調走的永平府人馬調回去,但是現在已經被農民軍纏住了,一時根本脫不開身,著急的一宿一宿睡不著覺。思來想去的,最後沒有辦法,發了個升官的聖旨慰問了一下子。

  說起這個,這麼長時間過去,王言官名那也是老長一串子了,什麼左都督,什麼太子太師,什麼遼東都司指揮使,什麼加三等這那的,什麼飛魚服、麒麟服、莽服、鬥牛服、繡春刀這那的來了個遍,封妻廕子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他兒子有一個算一個全是指揮使,沒影的孫子都已經到千戶了,女人全是一品夫人。

  就是唯有實職死死不動,仍然是個副總兵。朱由檢以及朝堂上的文武大臣也有鋼,事實上就是為了穩住王言,弄個空頭爵位啥的都沒問題,升個總兵官也沒啥問題。畢竟真要找藉口跟他倆算賬,那不有的是嗎。但人家不,死活不封爵,實職也是死活不升………

  孫承宗早就知道王言動手了,畢竟他的職責就是這個,儘管大明眼看是要不行了,但他還是恪盡職守。再說關外那麼大的動靜,他想不關注都不行。

  知道前邊幹完仗的第一時間他就帶著兩個護衛溜溜達達的北上,帶護衛不是護衛他的安全,畢竟真要說起來,遼東比哪裡都安全,而是讓護衛照應著他這把老骨頭。

  說起領地內部和諧,王言奉行的就是亂世用重典,誰不老實誰就做苦役。儘管他有司職的警察達十萬之眾,但相對於散落在北方大地的上千萬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用的,只能是抓到就重判。再加上第一代平民百姓對於來之不易的好生活格外珍惜,所以犯罪率是比較低的,甚至很多破壞和諧的,都直接被當地人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