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零三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

  看過了幾個孩子,孫承宗留下一塊隨身的玉佩給了大小子,其他兩個說是回去差人送過來。他本沒想過來的,只不過王言都邀請了這才過來。突然上門,準備難免不周,王言倒也沒有挑他。

  吃過飯後,王言和孫承宗兩人在中堂喝茶閒聊。

  “老孫吶,這次出關什麼目的?”

  王言是不怎麼相信孫承宗這樣的人沒事兒出來瞎晃悠的,像他這種心懷社稷憂國憂民的人,目的性是很強的,沒事兒不會做沒有用的動作。即使六十多歲年逾花甲,也不會有那個閒心沒事兒溜達玩兒。

  “一直聽說你這裡發展的好,近日無事索性就過來親眼看一看。”孫承宗一聲長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你今年才十九歲吧?”

  “正是。”

  “真是沒想到啊……你小小年紀,竟有此能為。相比起來,我這一把年紀真是白活了……”

  “你也不必妄自菲薄。”王言笑呵呵的安慰道:“我這也是機緣巧合,方能有今日。”

  孫承宗知道這個‘機緣巧合’在哪裡,不就是大明不行了,拿捏不了他嘛。沒有再多說,轉而問道:“聽說你又出兵了?還兵分兩路,一路打蒙古,一路打建奴?”

  “談不上打,就是擴充一下地盤,搶一搶人口物資而已。你又不是不知道,現在朝廷不給我撥軍餉,不自己想想辦法,這遼東五十萬軍民怎麼辦?”

  去年王言就派人大蒙古兼併部落了,其實本身幹仗也用不了多長時間,困難的是找到那些部落。草原上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落腳的地方都不同。那麼大的一片草原,找人那是相當費勁,就是帶路的嚮導同為草原人也不好使,且得打幾年呢。

  皇太極就好說了,自從這老王八上表稱臣之後,除壓縮了一下後金的地盤,使其全線退守盛京周邊之外,王言就沒怎麼動他,甚至還通商往來做買賣。

  所以經過一年時間的修養生息,後金現在已經緩過來了,皇太極又牛比上了。這老王八竟然還敢讓朝鮮納貢,這不是整事兒呢麼。

  去年他只有三艘船,後來經過一冬的時間,又弄出來兩艘。一共五艘搭載了最新火炮的戰船在開春的時候,帶了兩千直系軍戶以及後來收復的那些兵馬中的四千人,共六千人幹到了金州衛。同時,盤山、廣寧兩地人馬同步發起攻擊。三路出擊之下,皇太極的人馬一路被攆到了遼陽、威寧(本溪)、撫順等盛京周邊地區,也就是他所謂的壓縮皇太極地盤。

  如此之下,按照現實世界的地圖來講,遼省南部、西南部地區都是王言的地盤。拿下了這些地盤之後,不可能讓沒有戰鬥力的百姓去開荒種地,所以後方除了必要維穩以及應對突發情況炮轟山海關的戰兵之外,基本都壓了上去。連帶著新兵訓練,軍戶開荒屯田等等直接紮根。

  也是這樣的情況之下,接壤的前線城市丹東在他的手裡,直接懟到朝鮮大門口了,王言跟朝鮮接觸上了。

  朝鮮也是知道王言的,那是距離近的一方勢力,怎麼可能沒有了解。對於王言的能耐他們是不信的,對王言派過去的使者不說嗤之以鼻但也並沒有受到應有的待遇。

  這種賤病王言是不慣著的,直接命人渡江,一天之內連下三城。抓了老大一批的成年、快成年的男人回來做苦役。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又進行了友好的談判,達成了一系列的協議。包括開放市場、納貢等等條約。至於已經打下來的三個小城肯定是不會送回去的,後方兵力直接壓上,就地屯田駐軍。

  也是在這種情況下,皇太極那個瞎眼的老王八還敢過來讓朝鮮納貢?這不是挑戰朝鮮,這是挑戰王言,所以這個冬天王言又派了兩千戰兵去教皇太極做人。同時斷了兩方的通商,又抓了不少的成年旗人回來做苦役,一直幹到死的那種。

  十月份出發乾的,人還沒回來,具體怎麼樣王言不知道,但皇太極派使者過來了……

  王言分析皇太極為什麼突然整事兒,不外乎三點,一是火炮、火槍啥的都弄出來了,雖然沒有王言的先進,但人家加長加大之下,威力也是夠用的。二是在一的基礎上,想要謀求更大的地盤,主要就是被壓縮的有點兒難受,戰略縱深太小,沒有安全感。三就是安定了一段時日,內部又躁動了。

  現在王言對陣皇太極的第一線是鞍山、遼中一帶,真要皇太極朝發夕至,害怕也正常。

  不過皇太極是真的不理解什麼叫技術,就他那放一炮等半天的破玩意兒,還他媽挑釁王言?都不說他本身武備迭代速度,就是去年的那些槍炮都不是皇太極能對付的。

  所以綜合下來,王言覺得是最後一點的可能最大,就是想靠外力讓內部平穩。原本歷史上是皇太極靠著外部戰爭,削弱內部競爭對手的實力,最後徹底掌權。現在外部大家都捱揍,所以內部不可能內耗。除此之外,當然也不排除試探一下的意思,若是發現能幹過,那還說啥了,直接大軍就開過來了。